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推动,包装印刷行业正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2025年,包装印刷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要求,同时也将迎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包装印刷行业VOCs治理现状的分析,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5-2030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包装印刷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该行业也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VOCs是大气中臭氧二次生成的主要前体物质,其治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四川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包装印刷行业的VOCs治理现状尤为值得关注。通过对四川省内31家重点包装印刷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尽管部分企业已采取措施控制VOCs排放,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替代率未达标、治理技术的应用不足等。未来,包装印刷行业需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企业责任落实等方面持续努力,以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VOCs排放源分类
包装印刷行业的VOCs排放主要来源于油墨、稀释剂、清洗剂、涂布液、润版液、胶黏剂、复合胶、上光油和涂料等物料的储存、输送及使用过程。这些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印刷、复合和清洗等生产环节。例如,油墨在调墨和印刷工序中的使用,胶黏剂在调配和复合工序中的使用,以及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洗车水等,都是VOCs排放的重要环节。
(二)不同印刷工艺的VOCs排放特点
平版印刷:平版印刷(胶印)使用的油墨包括溶剂型油墨、植物大豆油墨、UV固化油墨和水性油墨。其中,溶剂型油墨的VOCs含量较高,是主要的VOCs排放源。此外,有机溶剂型洗车水和润版液也是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
凸版印刷:凸版印刷(柔印)通常使用水性油墨,VOCs排放量较低。然而,对于色彩鲜艳的薄膜制品,通常使用溶剂型油墨,印刷过程会产生VOCs污染。
凹版印刷:凹版印刷(凹印)广泛应用于包装和特殊产品印刷领域,通常使用低黏度、高VOCs含量的油墨,印制过程产生大量的VOCs,且成分复杂。
孔版印刷:孔版印刷(丝网印刷)的VOCs主要来源于油墨及清洗剂,使用溶剂型油墨时VOCs排放浓度相对较高。
复合工艺:复合工艺使用大量的胶黏剂和稀释剂,VOCs排放量较大,成分单一。
(一)企业治理措施
包装印刷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通过对四川省31家重点包装印刷企业的调研,发现采用改进生产工艺或末端治理控制VOCs排放的企业占41.9%。具体措施包括负压车间改造、改为在线UV喷码、无溶剂复合、增加光氧净化器+活性炭环保设备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VOCs的排放,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二)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情况
2018—2020年,四川省包装印刷行业低VOCs含量油墨和胶黏剂的替代率分别为20.14%、34.81%、29.51%和57.18%、55.40%、53.75%。尽管替代率有所波动,但均未达到印刷包装业低VOCs含量绿色原辅材料替代率达60%的要求。这表明包装印刷行业在源头控制VOCs排放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企业规模与环保管理差异
不同规模的包装印刷企业在环保管理上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企业负责人对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工作不了解,不清楚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建议加强环保政策和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地方政策与技术支持不足
目前,四川省尚未出台适合地方特点的VOCs替代技术方案导则,具体的支持政策和可实施的替代方案也不明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详细的VOCs治理技术指南和政策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三)低VOCs原辅材料技术指标不达标
市场上现有的低VOCs原辅材料(如水基型油墨、水基型胶黏剂)在技术指标上暂不达标,存在附着力差、不耐高温等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建议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低VOCs原辅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四)企业成本增加与替代积极性不高
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需要企业增加运营成本,如更换印版、增加烘干设备等,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降低企业实施替代的成本,提高其积极性。
(五)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理不足
部分企业未将治理设施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建设和管理,导致废气收集治理率不高。建议企业加强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VOCs的治理效果。
包装印刷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该行业也是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对四川省31家重点包装印刷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尽管部分企业已采取措施控制VOCs排放,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替代率未达标、治理技术的应用不足等。未来,包装印刷行业需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企业责任落实等方面持续努力,以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