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环保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低碳发展趋势:绿色金融市场加速扩张,政策与创新双轮驱动
 低碳 2025-04-14 19:03:4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绿色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2025年,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市场创新不断涌现,绿色金融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显著增长到碳市场的稳步推进,低碳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低碳领域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达20%,深交所发布绿色债券白皮书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低碳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4月7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绿色债券白皮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白皮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达20%,累计发行可持续主题债券、REITs及ETF超3100亿元,并发布了76只绿色可持续发展指数。深交所通过支持低碳企业集群化发展、扩展绿色金融产品序列以及深化境内外合作,多措并举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提供了重要指导,也进一步巩固了低碳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二、一季度贴标绿色债券发行同比增长53.4%,低碳投融资持续活跃

  2025年一季度,我国境内市场累计发行的各类可持续债券规模约9.35万亿元,其中新发贴标绿色债券1756.7亿元,同比增长53.4%。绿色债券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清洁能源领域,超六成绿色债券发行利率低于可比债券。此外,转型类债券和可持续挂钩债券的发行规模也实现稳步增长,分别达到130.5亿元和99亿元。市场创新活跃,区域发展债、“一带一路”债和社会事业债等新型债券产品陆续落地,为低碳投融资提供了更多选择。政策层面,《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和《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

  三、深圳出台绿色金融行动方案,探索超大城市低碳发展路径

  近日,深圳发布《关于统筹做好深圳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的行动方案》,提出19条具体措施,旨在通过绿色金融创新支持超大城市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方案从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以及促进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举措。深圳作为碳达峰试点城市,通过完善“股贷债保汇”联动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为能源转型、节能减排、绿色债券和碳金融工具等关键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其他城市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碳价稳定在85元/吨以上,低碳市场交易活跃

  2025年4月7日至11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显示,碳价最高为85.62元/吨,最低为85.3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周微跌0.09%。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57,309吨,总成交额29,361,307.60元。自2025年1月1日至4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7,545,488吨,成交额645,655,200.67元。截至4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37,814,152吨,累计成交额43,678,382,304.18元。碳价的稳定和交易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了市场对低碳发展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五、广州公布绿色金融标杆示范单位,低碳实践成果显著

  4月8日,广州市公布首批15家“2024年度广州市绿色金融标杆示范单位”,涵盖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多个领域。入选单位在绿色信贷规模、绿色保单承保量和绿色业务收入占比等方面表现突出。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市绿色贷款余额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累计在境内外发行各类绿色债券折合人民币2253.93亿元。广州通过树立标杆示范单位,推动优秀低碳实践经验的复制和推广,为绿色金融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六、交通银行发行300亿元绿色金融债,低碳项目获低成本资金支持

  4月8日,交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2025年绿色金融债券,规模300亿元。本次债券采用“基本发行+超额增发”机制,3年期和5年期品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70%和1.76%,吸引了近百家机构参与,认购倍数分别达2.12倍和1.80倍。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为低碳项目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持续成为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进一步推动了绿色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七、陕西推出气候投融资新举措,低碳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陕西省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推动陕西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八大领域15条具体举措。其中,首推“碳减排挂钩贷款”产品,企业减排成效可享贷款利率优惠;2025—2027年对气候项目实行1%的担保费率上限,降低融资成本;允许碳排放权和碳普惠积分“双质押”,首批试点企业已通过该模式获得超亿元融资。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气候投融资试点,通过全流程服务促成40个入库项目实现融资116.73亿元。陕西通过创新机制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实践路径。

  总结

  2025年,绿色金融市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显著增长到碳市场的稳步推进,低碳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各地通过出台政策、创新产品、树立标杆等方式,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全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低碳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低碳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