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储能电池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电池作为关键支撑技术,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然而,行业内部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竞争等挑战。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储能电池行业正在经历一轮"抢装潮",但这一现象可能只是短期波动。未来,行业将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将成为主要驱动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近期,储能电池市场出现了一波"催货潮"。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政策驱动和市场预期。根据相关政策规定,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将采用"差价结算机制",而之后并网的增量项目则需通过市场竞争确定电价。这一政策促使发电企业加快储能项目建设,以求锁定原有收益。
从市场反馈来看,多家储能电池厂商表示目前处于满产状态。其中,用于小储的新一代大圆柱电池自去年推出以来持续爆单,即便新增了两条生产线仍无法满足需求。然而,这种"抢装潮"可能难以持续。预计本轮抢装将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消退。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红利逐渐出清,行业需求短期内或将有所回落。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储能电池行业正掀起一股"反内卷"浪潮。自2024年以来,储能系统价格急剧下跌,大量厂商为争抢订单不惜压价接单,导致行业利润被压缩。不少储能电站项目陷入不盈利甚至亏损的困境,设备供应商的回款周期也大幅延长。
为应对这一局面,头部企业开始调整战略,不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更加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靠拢。同时,盈利模式将从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资本选择将更加理性,倾向于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技术升级是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终端用户对储能系统经济性的敏感度日益增强,推动厂商朝着"大容量"方向发力。今年以来,300+Ah储能大电池的渗透率不断攀升,已取代280Ah电池成为市场主流。
大容量电池能够减少单体电池数量,降低电池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及配套零部件需求,从而显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多家企业已布局下一代大容量电池,预计2025年将实现530Ah电池的量产交付,2026年将推出700+Ah电池。
除传统市场外,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储能需求新的增长点。东南亚地区电力缺口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存,储能需求开始起步。中东地区因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扩张及沙漠环境下对稳定电力的特殊需求,成为储能新兴热土。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推进"2030愿景"下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计划配套大规模储能。目前已宣布多个百兆瓦时级电池项目,以配合光伏、风电场输出平滑和容量支撑。国内厂商在海外市场斩获颇丰,今年1月,某企业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首选供应商,该项目总投资超60亿美元,涵盖总容量达19GWh的电池储能项目及5.2GW的光伏项目。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储能电池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训练AI大模型通常需使用高性能GPU集群,计算量巨大,导致耗电量极高。确保数据中心电力充足、稳定供应,成为AI时代的重要议题。业内普遍认为,数据中心配储将成为缓解AI电力瓶颈的关键手段。
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市场大量储能订单拉动了电池需求。同时,国内"东数西算"等算力基建工程稳步推进,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设施对备用电源和调峰储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多家企业已开始布局这一领域,看好数据中心未来的储能发展潜力。
总结:储能电池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短期内的"抢装潮"或将告一段落,但长期来看,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成为主要方向。新兴市场的开拓和AI数据中心等新应用场景的出现,为储能电池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和全球布局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