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量子行业分析:量子产业已成为科技创新关键领域
 量子 2025-04-21 11:13:2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量子行业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正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2025年,量子行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各国纷纷加大在该领域的投入与布局。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量子产业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政策体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深入剖析这些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推动我国量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握2025年及未来的发展机遇至关重要。

  一、量子产业政策研究的背景与设计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量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量子产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我国对其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国外经验借鉴或政策比较分析,针对我国量子产业政策的专门研究较少,且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不足。为深入了解我国量子产业政策情况,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国务院和国家部委官方网站等公开渠道筛选出112份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

  构建“政策工具-政策作用主体-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政策工具从供给侧、环境侧和需求侧进行分类,供给侧政策工具包括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旨在直接推动产业发展;环境侧政策工具涵盖目标规划、税收优惠等,用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需求侧政策工具如政府采购、贸易管制等,通过影响市场需求来促进产业发展。政策作用主体包含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不同主体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同作用。政策力度依据政策发布部门的级别分为6个等级,以此评估政策的法律效力和行政影响力。

  从政策发布时间来看,2001-2015年是政策起步阶段,共发布34份政策,平均每年2.3份;2015-2020年进入政策累积阶段,相关政策从2015年的4份增至2016年的8份,这期间共出台36份政策,平均每年7.2份;2021-2023年政策进入爆发期,共出台42份政策,平均每年14份,反映出国家对量子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在政策发布部门方面,国务院、科技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积极参与量子产业政策的制定。其中,单独发布的有78份,两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有12份,3个及以上部门联合发布的有22份,一项政策最多由16个部门联合发布。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政策发布合作网络中中心度较强,表明它们常与其他部门协同颁布政策。

  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词和高频主题词分析可知,当前我国量子产业政策重点关注量子通信、计算和测量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同时重视技术研发、基础研究、场景应用以及计量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构建,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顶层设计、组织扶持和鼓励引导的关键作用。

  二、量子产业政策的现状剖析

  量子行业分析指出,在112份政策文件形成的208条编码中,供给侧政策工具占主导,有109条,占比52.4%;环境侧政策工具共91条,占比43.8%;需求侧政策工具最少,仅8条,占比3.8%。供给侧的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公共事业等子工具运用较多,但资金支持使用频率仅4.3%,信息支持占比为0。环境侧政策工具中,目标规划和规范标准使用频率高,而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利用率低,法规管制占比也不高。需求侧政策工具不仅总量过少,且忽视了政府采购工具的使用,贸易管制虽有涉及但频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侧对量子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在量子产业政策中,政府作为政策作用主体,编码频数共123条,占比59.1%,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中介机构和高校也较为活跃,分别占比11.5%和11.1%。然而,企业、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占比较小,均不足8%,这可能导致企业研发和场景应用能动性不足,产业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

  我国国家层面的量子产业政策大部分以“通知”形式发布,共80份,占比71.4%,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较少。

热门推荐

量子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