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 IT行业分析报告 内容详情
2025年虚拟仿真行业政策分析:虚拟仿真行业标准提供明确发展方向
 虚拟仿真 2025-04-11 22:00:00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并支持虚拟仿真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以下是2025年虚拟仿真行业政策分析。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虚拟仿真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这些措施为虚拟仿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地方虚拟现实产业的集聚和创新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标准制定需进一步聚焦新兴应用场景,例如元宇宙、数字孪生等领域的跨平台兼容性、沉浸式交互体验等,以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2025年虚拟仿真行业政策分析:虚拟仿真行业标准提供明确发展方向

  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虚拟仿真行业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并为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现从两大方面来分析2025年虚拟仿真行业政策。

  虚拟仿真行业政策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该计划明确了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计划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等。这一战略规划为虚拟仿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

  为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广政策。现下,在教育培训领域,鼓励在中小学校、高等教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虚拟现实课堂、教研室、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面向实验性与联想性教学内容,开发一批基于教学大纲的虚拟现实数字课程。在文化旅游领域,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这些政策有效促进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地方层面,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广东、浙江等地也纷纷设立虚拟仿真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地方性政策不仅细化了国家层面的指导方针,还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为虚拟仿真企业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虚拟仿真行业标准规范

  国家针对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制定了一系列基础性标准,具体而言,该标准要求一体机需支持至少4K分辨率、90Hz刷新率,并具备毫米级空间定位能力,同时对设备的续航能力、散热性能及人体工学设计提出量化指标。此外,针对仿真建模设备,《制造业数字化仿真建模过程规范》(SJ/T 11956-2024)进一步细化了需求分析、模型构建、评估改进等环节的操作标准,确保设备在工业场景中的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在技术层面,《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虚拟仿真系统规范》聚焦数据采集、分析、展现的全流程,要求系统支持多维分析、专题分析等功能,并明确数据模型需包含元数据模型、雪花模型等三种类型。针对特定行业,《电力虚拟仿真建模标准》则针对电力系统仿真建模提出设备仿真、系统监测等模块化要求,同时强化数据接入、处理、共享等环节的安全规范。应用层面,《虚拟三维场景建模与分析系统开发技术规范》规定了三维场景地图的定位、飞行、量测等操作标准,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安全标准是虚拟仿真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虚拟现实行业标准》明确要求设备需具备数据加密、用户认证等安全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评测标准方面,《制造业数字化仿真通用管理要求》(SJ/T 11955-2024)提出仿真管理原则、评测与改进框架,通过失效诊断准确性、可自动验证性等指标,量化评估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些标准共同构建了覆盖技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网。

  未来,这些政策不仅为虚拟仿真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径,还通过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措施,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热门推荐

虚拟仿真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