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注:此标题隐含"到2035年建成农业强国的阶段性任务"及"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数据要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系统性战略框架勾勒出未来十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该规划首次提出分三阶段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明确至2027年实现明显进展,到2035年取得显著成效,并最终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国。通过"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大维度的25项具体任务部署,构建起涵盖粮食安全、科技装备创新、经营体系升级等领域的完整实施框架。
规划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置于核心地位,通过耕地保护制度完善、产能提升工程推进等举措筑牢物质基础。具体包括:健全"三位一体"耕地保护体系,深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计划;加速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水稻、小麦生产规模。同时以种业振兴为突破口,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梯次分明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家庭农场发展方面提出系统性支持政策,包括完善土地承包制度配套措施,探索"三权分置"改革下的经营权活化路径。规划明确要引导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健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增收挂钩考核。通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预计到2035年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突破。
规划提出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在国际竞争维度,强调培育农业国际贸易新优势,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效应。通过深化农业对外合作机制建设,预计到2035年形成更具韧性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围绕"农村美"目标,规划部署了县域空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升级等系统工程。具体措施包括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加强农村交通运输网、供水设施和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教育医疗资源向乡村延伸,完善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在制度保障层面,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总结来看,《规划》通过科学设定阶段性目标与创新性政策设计,构建起农业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其核心在于以粮食安全为底线筑牢发展根基,以科技装备突破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经营体系改革激活主体活力,最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到2035年,通过全产业链升级与城乡融合深化,将推动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