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180亿元,其中大湾区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跨城无人机物流网络化的重点区域。随着香港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即将开通,粤港澳三地正加速构建覆盖港口、岛屿和城区的立体化低空物流体系。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物流配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首批低空经济试点项目获批,标志着无人机物流配送正式进入城市级应用阶段。面对75%以上陆地面积为丘陵山地的地理特征,香港通过政策创新破解了传统配送中岛屿间运输效率低下、景区园区通行困难等痛点。试点数据显示,在长洲岛与南丫岛航线中,无人机可将药品和快递运输时间从常规渡轮的68分钟缩短至24分钟,紧急响应速度提升超90%。
截至2024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内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已开通53条无人机物流航线,累计完成配送订单超过718万单。其中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口岸场景和跨境运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福田口岸试点实现香港用户使用港币支付后,节假日日均配送量达90余单;广州开发区则通过"公交式"无人机运邮网络,将跨境电商商品送达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企业数据显示,参与试点的无人机系统已累计飞行117万架次,安全运输货物超740万件。以深圳为中心构建的低空物流网络,正逐步向香港离岛及澳门延伸:某企业计划通过"方舟20"机型,将药品配送范围扩展至大湾区主要城市,未来有望实现核心城区间2小时达服务标准。这种跨城协同模式不仅提升应急物资调配效率,更降低35%以上的综合物流成本。
当前无人机物流已覆盖景区餐饮配送、医疗急救运输、跨境商贸流通等多元化场景。在技术验证阶段,某企业通过香港沙盒试点完成超200小时的昼夜飞行测试,实现99.8%的任务完成率。随着大湾区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创新,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覆盖16个主要交通枢纽、连接42个岛屿的立体物流网络。
总结:
低空经济正成为重塑区域物流格局的新动能。通过香港与内地城市的技术协同和政策联动,大湾区率先探索出"跨海航线+封闭场景+跨境运输"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当无人机配送从试验性应用转向常态化运营,其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在重构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布局,为全球岛屿型经济体提供可复制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数据来源:行业公开披露与企业官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