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行业分析,半导体市场在经历2024年复苏后持续向好,预计2025年整体规模将达到29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并将在20242029年间保持约10%的复合增长率。这一增长由人工智能(AI)需求爆发与传统领域需求回暖共同驱动,但不同细分赛道呈现显著分化态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晶圆代工市场表现尤为强劲。尽管成熟制程面临价格竞争压力,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的需求反弹将推动成熟工艺产能利用率提升4%,带动整体代工市场规模在2025年实现18%的显著增长。先进制程需求则持续向高端应用集中,支撑行业技术升级。
受AI加速器芯片供应不足影响,非存储类半导体IDM企业(如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的制造商)在2025年仅能实现2%的温和增长。尽管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已完成库存调整,但上半年市场需求仍显疲软,下半年有望逐步企稳。行业分析人士指出,AI芯片产能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将限制相关企业市场扩张速度。
受益于IDM企业外包需求增加及AI算力硬件升级,半导体封装与测试(OSAT)行业在2025年预计增长8%。传统封装业务增速平缓,但高密度互连、3D堆叠等先进封装技术因适配大模型训练芯片而获得爆发性订单,成为推动细分领域增长的关键动力。
除AI驱动的算力需求外,量子计算、低空经济(无人机/飞行器网络)及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正在重塑半导体行业格局。量子计算机对专用芯片的需求将推动高精度制造工艺发展;低空经济设备的普及需要更小型化、低功耗的传感器和通信芯片;而元宇宙构建所需的高性能GPU与边缘计算芯片,将进一步放大高端半导体需求空间。
总结: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在结构性分化中展现韧性,AI算力竞争与新兴技术应用共同构成核心增长极。晶圆代工作为产业支柱维持高增速,IDM领域则需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释放潜力。封装测试环节通过技术迭代实现差异化发展,而量子计算、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的崛起,或将为半导体行业开辟千亿级增量市场,推动产业链向更高性能与智能化持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