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通用机械 内容详情
大摩:预计苹果公司机器人业务收入到2040年将达1300亿美元 相当于苹果当前营收的30%(20251107/11:45)
 机器人 2025-11-07 11:45:01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苹果公司新兴的机器人技术最终每年可能价值超过1330亿美元。包括苹果观察人士Erik Woodring在内的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改变实体世界,苹果可借助其垂直整合能力、超23亿台的庞大设备安装基数,以及尚未被充分认可的机器人技术实力,成为具身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考虑到苹果目前在众多领先消费产品上的市场份额,并考虑到将产品和服务货币化的机会,我们保守估计,假设15年后苹果的市场份额为9%,苹果机器人业务的收入到2040年将达到1300亿美元,这相当于苹果当前营收规模的30%。”他补充道。此外,分析师们指出,该业务对苹果当前股价的贡献占比将至少达到10%,最高可能达25%。摩根士丹利给予苹果 “增持” 评级,目标价为305美元,相当于该股能较当前水平上涨约24%。

延伸阅读

机构:我国已初步具备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制造能力(20251110/09:09)

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CRIC2025)于11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举办。天风证券认为,1)《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整合与积极产业政策,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或正迎来体系化跃升阶段,这种强大的产业动能和逐步扩大的市场规模,将稳固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的领先地位。2)随着具身智能技术逐渐走向落地,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本与技术力量正迅速聚拢,而上市公司则纷纷锚定自身优势,在产业链各环节加速卡位。国金证券认为,我国已初步具备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制造能力,灵巧手、轻量化、电机等是2025年三季度及之后技术集中变化方向。2025年三季度,特斯拉CEO马斯克指出,手部系统是机器人工程化落地的最大技术难点,手部方案未来变化较为集中;高密度电机如谐波磁场电机可以同时达到重量减半且散热更好的效果,利于解决当前机器人的另一大卡点。PEEK材料轻量化+耐磨、耐腐蚀等性能优秀,有望在机器人上实现以塑代钢,同时产业链高性价比方案的推出有望打开市场空间。(证券时报)

中信建投:机器人板块行情预期上修需要新一轮催化落地或产业节奏兑现(20251107/08:03)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机器人板块行情在经历10月大幅调整后,11月行情预计将进入预期整固后的去伪存真阶段:1.产业在0—1的趋势兑现前夕,特斯拉Optimus量产订单发包、Gen3样机定型发布等重要节点支撑市场预期维持高位,预期上修需要新一轮催化落地或产业节奏兑现,当前建议守机待时;2.机器人技术路线仍在持续迭代,市场更关注产品性能、客户送样等实质进展,尤其 Optimus定型有望推动硬件技术路线边际收敛,深度配套甚至能直接拿到订单的标的将直接受益,当前特斯拉供应链将进入去伪存真的验证期;3.看好三类标的配置价值,包括特斯拉链高胜率、技术迭代升级方向的增量环节、具备预期差的绩优低估值;关注智元、宇树、乐聚等其他具备放量能力的国产链。

摩根士丹利:苹果在机器人技术与实体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巨大机遇(20251106/20:30)

摩根士丹利表示,尽管苹果公司在人工智能软件领域被认为落后于行业潮流,但该公司在机器人技术及实体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机遇。分析师埃里克・伍德林(Erik Woodring)写道:“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改变实体世界,苹果可借助其垂直整合能力、超 23 亿台的庞大设备安装基数,以及尚未被充分认可的机器人技术实力,成为具身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该机构对苹果机器人业务的保守预估显示,“到 2040 年,这一业务将带来 1300 亿美元的营收机遇,相当于苹果当前营收规模的 30%;同时,该业务对苹果当前股价的贡献占比将至少达到 10%,最高可能达 25%。”摩根士丹利给予苹果 “增持” 评级,目标股价定为 305 美元。

中信建投: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关注对美出口链后续业绩改善(20251104/07:31)

中信建投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在0-1的趋势兑现前夕,特斯拉Gen3定型以及量产定点等潜在关键节点支撑市场预期,同时Optimus定型有望推动硬件技术路线边际收敛,板块或将逐步进入到去伪存真的阶段,建议关注T链卡位优势明确的核心标的。此外,国产链条来自于政策指引、资本运作、订单落地等方面的催化不断,重点关注整机厂商以及核心配套供应链标的。我们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聚集T链和国产链确定性的企业,同时关注灵巧手等环节新变化。(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机器人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