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一周来,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大幅攀升,一个月期Hibor从两周前的0.91%飙升至3.30%,创下近期新高。这一波动直接推高了通过贷款购买保险产品的融资成本,凸显出保费融资业务在低息环境下的机遇与利率上行周期中的风险。数据显示,部分投保人在2025年7月借入低成本资金购入保单后,仅一个月内需支付的利息已翻倍,折射出这种杠杆操作背后的市场敏感性。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香港以港元计价的贷款利率通常锚定Hibor加1%左右,因此当一个月期Hibor从0.5%升至3.30%,贷款利息几乎翻倍。例如,某投保人于7月购入一张10年期保额150万港元的保单,首付30万港元并贷款105万港元,初期利率为1.8%,首月仅需支付约2000港元利息;但若Hibor持续走高至3%,每月还款额将显著增加。这种浮动利率机制使得保费融资的收益空间随市场波动而收缩或扩张。
保费融资是投保人通过银行贷款购买保险产品的三方合作模式:投保人支付首付后,银行以保单为抵押垫付剩余保费,并按月收取利息。核心逻辑在于利用贷款利率(如Hibor+1%)低于保险公司分红收益率的差价,放大投资回报。例如,香港某储蓄险保证收益叠加非保证红利可实现年化10%以上总回报,扣除3%-4%融资成本后,投保人仍能获得6%-9%年化收益。
相较香港按月付息的机制,澳门保费融资允许保单到期退保时一次性结算本金及利息,且贷款利率以最优惠贷款利率(Prime Rate)为基准。当前Prime Rate为5.5%,实际执行利率锁定在3.35%-4.05%区间,并设置封顶机制控制风险。例如某客户2019年购入5年期保单,自付65万港元后最终到手约135万港元利润;而当前主打产品已延长至9-10年期,预期回报率约10.5%,并支持按首年退保价值的九成贷款。
保费融资的核心风险在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若美联储加息导致Hibor或Prime Rate上行突破预期,而保险公司分红未达测算标准(如非保证收益下降),则可能出现亏损。例如某投保人选择日元贷款搭配美元保单时,需同时承担汇率波动与利率上升的双重压力。此外,提前退保可能导致成本高于收益,且银行有权要求强制还款或终止保单,进而影响保险保障功能。
当前香港保费融资门槛包括1:1流动资产证明(如贷款100万港元需提供等额存款/投资),而澳门则要求300万港元起步且审核6-12个月资金流水。尽管部分产品通过封顶利率设计降低风险,但美联储政策走向仍为关键变量——若降息周期开启,Prime Rate可能回落至4%以下,进一步扩大利差空间;反之,则需警惕融资成本与保单收益的平衡失衡。
保费融资本质是低利率环境下的套利工具,其吸引力在于杠杆效应带来的高回报潜力,但市场波动与政策变化可能迅速侵蚀收益甚至引发亏损。投资者需结合自身财务状况评估利率风险、产品分红稳定性及流动性需求,在香港与澳门差异化的运作模式中选择匹配策略,并警惕长期资金占用与强制还款条款的潜在冲击。随着Hibor高位震荡与美联储政策走向未明,审慎规划成为参与该市场的关键原则。
中泰证券研报表示,虽然寿险行业具有“资产比负债先到期”的特点,导致久期缺口大多为负,但大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更为均衡,久期缺口大多呈收窄趋势;而中小型公司长久期增额寿险配置比例较高,长久期资产缺乏,导致久期缺口较大且持续扩张。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一方面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以平安为代表的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