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05-20)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深化,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改造"。为破解资金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国家正加速构建政策协同的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和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城市更新行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最新出台的专门管理办法与财政激励措施,标志着我国在统筹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国家正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破解融资难题。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特别国债等资金超4250亿元已投入城镇燃气管道改造、排水防涝等基础工程,地方专项债也扩大了对城市更新项目的资本金支持范围。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将出台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信贷流程与条件标准,重点针对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及商业物业升级改造三大领域,形成体系化金融支持模式。
在信贷方面,金融机构被引导通过经营性物业贷款盘活低效资产,同时探索保险资金债权投资、城市更新REITs等创新工具。财政端则打出"多给钱+少收钱"组合拳:除中央专项资金外,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等政策已形成制度性红利。值得关注的是,试点机制加速推进——20个新入选城市将与首批15个试点共同构建35个城市更新创新实验区,重点支持超大特大城市探索可持续模式,要求申报城市需具备较强财力且无隐性债务风险。
在基础设施领域,金融机构正加大水电气暖、综合管廊等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以城中村改造为例,政策引导银行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严控资金使用方向确保合规性。商业物业更新则依托经营性现金流设计贷款产品,促进老旧街区与低效楼宇焕发活力。这种分类施策既保证公共属性项目的基础支撑作用,又为市场化运作留出创新空间。
在强化金融资源精准投放的同时,政策框架特别强调风险管控: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因更新形成隐性债务,中央投资优先支持投融资模式创新的示范项目。未来金融机构需构建配套制度体系,在合规前提下探索"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等综合服务方案。通过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REITs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结语:新政策体系开启城市更新新时代
从专项信贷工具到财税激励机制,再到试点城市的先行先试,我国正构建起多维联动的城市更新融资网络。随着管理办法落地与试点经验推广,金融资源将更高效地流向民生改善、产业升级和生态修复等关键领域。这种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政策设计,不仅为破解"钱从哪里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书写新篇。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在“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上海金融市场能级不断提升,上海期货市场产品覆盖面持续扩大,定价能力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走出去”功能不断增强,在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周小全指出,上海正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功能,支持上期所、中金所等在沪金融市场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加快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一是持续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化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推出面向国际的金融产品。二是持续完善衍生品体系布局,拓展服务实体经济广度和深度。支持进一步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产品,以更齐全的产品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助力实体企业更好管理风险,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金融市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增强系统自主可控与安全运维能力。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