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监管重拳出击:长安信托征信管理漏洞引发行政处罚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近期对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信托”)开出罚单,指出其存在违反征信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并处以合计31万元的罚款。此次处罚不仅涉及机构主体,还追责至相关责任人,凸显了金融监管部门对行业合规要求的持续高压态势。作为西北地区头部信托机构,长安信托的发展历程与本次违规事件引发业界对金融机构风控体系的关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披露的信息,长安信托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被处以25.5万元罚款,同时其时任负责相关业务的高管(职务为信托财务部总经理)因负有责任被追加处罚5.5万元。这一“机构+个人”双罚机制,体现了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全流程合规性的严格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处罚金额虽未达到近年同类案件的顶格水平,但结合具体违规情节来看,仍释放出对征信领域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明确信号。
长安信托的违规行为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在征信数据报送、查询使用等环节存在薄弱点。作为持牌信托公司,其业务涉及大量客户信用信息处理,本应建立更严格的内控机制。近年来,央行多次强调金融机构需规范征信系统接入与应用,要求机构完善用户授权管理、强化操作权限控制,并定期开展合规自查。此次处罚案例表明,即使是在资本实力较强的头部机构(长安信托注册资本达53.24亿元),仍需警惕因细节疏漏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追溯长安信托的发展轨迹可见,其前身可至1986年成立的西安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历经多次增资改制后于2011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更现名。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金融牌照资源,该公司在资产规模与业务布局上持续扩张,但快速成长也对风控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此次处罚事件提醒行业:无论企业历史多悠久、资本实力多雄厚,都必须将合规管理嵌入业务全流程,尤其是涉及敏感数据处理的环节。
当前,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征信系统已成为机构展业的核心基础设施。央行等监管部门正通过强化执法力度、细化管理制度(如《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方式,推动行业构建“制度+科技”的双重防护网。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在开展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等创新业务时,需同步升级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并建立跨部门协作的合规审查机制。
结语:
长安信托此次因征信违规受罚,既是个案警示,更是行业发展的必修课。对金融机构来说,唯有将监管要求转化为日常管理动作,在制度设计、人员培训和技术投入上持续加码,才能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实现稳健发展。未来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信托行业需以更高标准筑牢合规防线,方能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花旗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置富产业信托最坏时刻已过,上调对其预测,最新料2025及26年每单位分派按年升1%及持平,基于零售销售及客流量自次季起回稳,周期性因素或带动下半年出现温和增长。集团的浮动利率债务占比为50%,若HIBOR维持约1%,融资成本有望于2025年底进一步降至约3%。此外,出租率达95%保持韧性,租户续约率亦达82%;如透过租户组合调整及资产提升工程,或有上行空间。该行维持对其“买入”评级,目标价由4.6港元上调至5.56港元。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