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山东省在2025年一季度展现出强劲的金融活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稳健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金融运行整体平稳健康,主要金融指标实现“开门红”,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信贷规模增长层面,山东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显著的牵引作用。3月末,全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余额4894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带动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9.7%,高于上年增速,高于全国增速。同时,带动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3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7%;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占制造业贷款比重超过5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绿色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科技贷款同比增长21.2%,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为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出多项创新举措。比如,在普惠金融方面,开展“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行动,为1339个项目投放资金1019.25亿元,审批时间平均缩短50%。
山东区域金融改革取得突破。临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将美德积分转化为信用价值,累计发放贷款363亿元;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助力产业升级。山东金融文化深耕也取得进展。《全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工作方案》落地实施,推动“五要五不”融入公司治理。
山东加力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健,认真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加大源头管控,强化监测预警,推进风险处置,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重点企业、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坚决守牢金融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截至3月末,山东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17%,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成效显著,存量合规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累计发放融资3343亿元,修复问题项目155个,居全国前列。
总结
山东省在2025年一季度通过稳健的金融政策和创新举措,实现了金融运行的平稳健康,主要金融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显著牵引作用,精准施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金融改革的突破,以及加力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健,共同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山东省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服务,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在5月17日举办的第十三届SIIFC国际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表示,要建立以人民币为载体,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指数,相关指标既要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同时还要体现定位,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上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