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在经历了资本沉寂后,逐渐迎来了集中爆发的时刻。随着多家知名茶饮品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行业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然而,面对市场内卷和同质化竞争的挑战,新茶饮企业亟须转变发展战略,从盲目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创新,从短期流量追逐转向长期品牌建设。在这场突围战中,供应链建设、智能化升级和国际化布局成为企业重构竞争护城河的关键举措。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茶饮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条商业街上,短短几百米的距离聚集了6家新茶饮门店,而在不远处的一家商场内,同一楼层就有3家新茶饮门店。这种“奶茶店包围战”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某三线城市综合体内甚至出现同一楼层有11个茶饮品牌同场竞技的景象。
新茶饮品牌快速崛起,纷纷加速扩张,从区域市场迈向全国,门店规模从“百店级”跃升至“万店级”。然而,门店扩张的背后,新茶饮企业也开始面临新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5日,全国奶茶饮品门店总数约39.32万家,近一年新开店11.14万家、净闭店3.88万家。蜜雪冰城等品牌的单店日均订单量下滑,茶百道等品牌的客单价跌破低位。
面对内卷,部分品牌开始调整策略,暂停加盟模式,回归用户与品牌。新茶饮行业的底层逻辑已悄然生变,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从规模扩张走向价值再造。
重庆潼南区具有偏酸性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是种植优质柠檬的绝佳之地。在雪王农业(重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将优质柠檬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的蜜雪冰城门店。2023年,蜜雪冰城的柠檬采购量已经达到11.5万吨。
新茶饮企业纷纷将供应链视为竞争的核心,并以此重构竞争护城河。通过全球化采购、自建原料生产基地和仓储设施,不仅提升了议价能力,还确保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和品质控制。这种全链路掌控农产品的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
上游供应链建设已成为新茶饮品牌的竞争核心和资金投入重点,这对于保证产品品质、实现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自建供应链不仅是新茶饮品牌在成本控制与品质保障上的明智之选,更是其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智能出茶机、自动去皮机、自动去核机、自动锤柠檬机、奶茶机器人、全智能茶饮机……在新茶饮品牌门店,各种智能设备涌现,一场科技飓风正加速席卷行业。
新茶饮品牌纷纷将智能化视为降本增效的“武器”,通过引入智能设备,提高门店坪效,减少人力成本。例如,某品牌已推出了多款茶饮高科技设备,并申请了多项相关技术专利。这些设备不仅大幅缩短了人工操作时间,还通过数据算法降低了门店损耗,控制了产品售罄率。
未来,智能设备在新茶饮行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投入,还能规范产品标准,解决卫生等问题。智能化升级举措不仅提升了新茶饮品牌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在国内茶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众多新茶饮品牌纷纷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将“出海”作为寻求新增长机遇的重要途径。2025年,新茶饮企业海外拓店速度加快。某品牌开设欧洲首家门店、另一品牌布局日本首店都引发业内关注。
数据显示,某品牌在海外已开设了约4800家门店,其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自开拓海外市场以来,另一品牌已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开设超150家门店。
然而,在“出海”过程中,新茶饮品牌也开始面临供应链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品牌在东南亚4个国家建立了本地化仓储体系,并计划继续扩大物流设施;另一品牌也在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仓库,为海外门店提供仓储物流服务,确保其海外门店产品原料的稳定供应。
未来,供应链的完整度依旧是新茶饮领域竞争的一大重点。近年来,诸多主流品牌都在积极搭建供应链体系,并且不断进行精细化升级。拥有对供应链进行完整布局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总结
新茶饮行业正经历从扩张到精细化运营的深刻变革。面对市场内卷和同质化竞争的挑战,企业通过聚焦供应链建设、智能化升级和国际化布局,重构竞争护城河,开启行业价值重构之旅。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新茶饮行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未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