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资本流动趋势的变化,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投资者关注焦点。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外资持续加码境内债券和股票市场,其中2月份单月净增持规模达到127亿美元。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回暖、科技领域突破以及政策环境优化的多重积极信号。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债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2月境外资金通过多渠道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127亿美元,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资金回流趋势。同期MSCI中国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6%和23%,显著跑赢新兴市场平均水平。资本市场改革、无风险利率低位运行以及上市公司盈利触底反弹的综合效应,推动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配置热情升至近四年高位。
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为资本流入提供了根本支撑。增量政策持续落地、科技领域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方向取得关键进展,促使国际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市场潜力。特别是近期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和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显著增强了外资对中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地位的乐观预期。
近年来监管层通过多项改革提升市场开放水平。2023年12月修订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从降低准入门槛、扩展主体范围等五方面改善外资参与环境。今年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强化对外资机构的政策引导,推动QFII/RQFII扩容与互联互通机制完善。截至去年底,合格境外投资者规模已达866家,通过各类渠道持有A股市值约3万亿元。
当前中国股票市场估值提升受到三重动力驱动:上市公司盈利反弹夯实基本面,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提振科技板块风险偏好,以及全方位政策支持加速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中长期看,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A股估值中枢存在上移空间。国际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伴随地缘政治风险缓和与宏观经济信号强化,增量资金流入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总结: 从债券到股票,外资持续增持折射出中国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独特价值。经济基本面复苏、科技竞争力提升以及制度性开放深化形成的"组合拳",正推动中国资产吸引力进入新阶段。随着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和国际化水平提升,预计未来更多全球资本将加速布局这一充满潜力的市场。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表示,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丰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渠道,进而完善科技贷款、债券和股权融资的多元化体系。田轩说,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更灵活的资金支持,并加大中长期债券的发行力度,可带动更多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企业,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上证报)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