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工程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自1978年启动以来,我国“三北”生态防护林工程始终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该工程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突破,治理面积达7600多万亩,并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战役片区形成特色成效。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新实践,这一覆盖西北、华北、东北的生态保护工程正为区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标志性战役取得显著进展。东部歼灭战片区以辽蒙千里阻沙带为重点项目,通过科学造林与生态修复技术,有效遏制风沙扩散。科尔沁沙地重现稀树草原景观,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中部攻坚战片区聚焦库布齐沙漠治理,400公里“光伏长城”与“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工程同步推进。光伏发电与治沙结合的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乌梁素海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西部阻击战片区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取得突破性成果。通过锁边造林和固沙技术,“世界第二大沙漠”系上“绿色围巾”,提前实现防沙带“合龙”,为遏制荒漠化扩展筑起屏障。
新时代的“三北”工程不再局限于单一植树造林,而是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综合治理。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例如,在光伏治沙项目中,太阳能板下方种植耐旱植物,既降低发电成本又减少土壤侵蚀,形成“一地多用”的创新模式。此外,工程还注重提升当地居民收入,通过生态护林员岗位设置、特色经济作物培育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之一,“三北”工程的实践经验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通过技术输出与经验共享,中国为蒙古国、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荒漠化防治方案,并参与联合国相关合作项目。例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中积累的锁边造林技术,已被多国借鉴用于本国生态修复工程。
结语:筑牢绿色根基 共绘生态文明新图景
当前,“三北”工程已进入新的施工季,未来将坚持“种一棵、活一棵,治一片、成一片”的高标准要求。随着三大战役片区治理成果的持续巩固与创新模式的深入推广,这一生态防护林工程不仅将继续守护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更将以中国智慧为全球荒漠化防治贡献可持续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在贸易冲突风险或将加剧的预期下,国家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对稳出口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加之中东、东南亚等热点地区基建需求旺盛,我国工程企业出海具备增量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工程企业出海动力足,并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新订单增量或取得新突破,未来海外收入和业绩增长值得期待。若明年新一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有望促进工程企业海外发展,同时亦有望催化板块行情,当前时点重点获益企业投资价值凸现。
10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2024中国不动产金融论坛”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邢自强表示,“发展是安全的基石,二者的系统性结合,就是看到民生改善,这能够帮助判断自9月份以来,本轮经济和地产政策转向的决心和力度”。他阐述了跟全球其他国家对比,中国房地产市场取得平衡、进入新常态需要的路径与时间,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政策能起到的作用。他预测了助力房地产逐步止跌回稳的“新三大工程”等政策,即中央动用财政帮助去库存、充实社会保障体系、上升一揽子生育政策至国家行动纲领。此外,高金金融学讲席教授、学术副院长严弘指出,目前REITs市场在扩募、主动管理能力、市场波动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此,他提出放宽扩募约束、建设多层次REITs市场;REITs管理人需要权责利统一;允许更多金融产品与投资主体进入REITs市场,鼓励长钱、稳钱进入市场等建议。(澎湃新闻)
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表示,美国工程机械市场短期处于高点,需求侧修复仍待观察,但看好中国厂商海外份额提升和出海长期前景。2021-2023年在逆周期刺激和制造业回流驱动下,美国厂房和建筑资本品需求持续上行,2024年需求出现较大程度的下跌。中金公司认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优势突出,海外渠道、售后服务、产能、金融等体系建设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我们看好工程机械、叉车、高机出海的长期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