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房地产开发 资讯详情
建筑废弃物治理升级:新规推动全链条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 2025-04-17 12:05:16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废弃物已成为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要领域。生态环境部即将出台的新规将系统性规范建筑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管理,通过强化分类管控、提升资源化利用率等手段,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一政策不仅回应了当前生态治理需求,更被视为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关键举措。

  一、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新规即将实施,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建筑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建筑废弃物管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生量已超过30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成为最大的城市固体废物来源。新规要求从工程渣土、拆除废料到装修垃圾等各类建筑废弃物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旨在通过标准化治理手段降低环境风险,并为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

  二、建筑垃圾环境问题突出,跨区域管理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建筑垃圾污染主要表现为违规倾倒、混合填埋及跨省转移等问题。未分类的建筑垃圾中混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在堆存过程中易通过渗滤液污染土壤和水体;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处理则进一步加剧二次污染风险。此外,部分区域因收运体系不完善导致处置设施缺口扩大,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三、新规强化分类管控,构建全链条污染防治体系

  技术规范明确要求对工程渣土、拆除废料等不同类别的建筑废弃物实施差异化管理:

  1. 源头分类细化:装修垃圾需独立存放并实现封闭式管理,避免与生活垃圾混杂;施工中发现的危险废物须单独收集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2. 运输过程监管升级:通过卫星定位、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垃圾运输进行实时追踪,减少偷排漏排行为。

  3. 末端处置规范化:要求各地加快消纳场所建设,并推动再生骨料、墙体材料等资源化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四、多维度政策协同发力,助力循环经济建设

  新规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十四五”规划形成政策合力,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0%的目标。通过推进分类拆除、完善再生产品标准体系,新规将加速建材行业从依赖天然资源向利用废弃物转型。例如,工程渣土回填等低风险利用可降低土壤污染风险,而再生骨料替代传统砂石则能减少矿山开采对生态的破坏。

  五、建筑垃圾资源化催生千亿级产业,推动绿色经济转型

  专家预测,在政策驱动下,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到2030年,相关产业产值有望突破3300亿元,涵盖分拣设备制造、再生材料生产及环保设施建设等领域。通过规模化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仅能减少填埋占地和污染治理成本,还可降低建材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总结:

  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建筑垃圾管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通过标准化、智能化手段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在污染防治要求趋严与循环经济政策加持下,行业将加速形成资源化利用闭环,既破解环境隐患,又释放绿色经济潜能。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协同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热门推荐

建筑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