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 法律相关 内容详情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增量政策空间逐步打开 货币政策将着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的适配性和精准性(20250508/14:06)
 政策 2025-05-08 14:06:02

5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表示,此次国新办发布会为4月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稳市场、稳经济的宏观政策拉开了序幕。经济和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仍在于货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预计随着“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二季度的陆续落地,三季度增量财政政策的空间也将随之打开。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的同时,新一轮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着力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的适配性和精准性。(中证报)

延伸阅读

政策暖风吹拂 优质中概股或加速“归巢”(20250510/06:47)

“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多位受访机构人士认为,在政策暖风吹拂下,优质中概股有望加速“归巢”。据中金公司海外首席策略分析师刘刚统计,目前未回归但满足回归条件的中概股共有28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概股中不乏在互联网、科技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优质中概股的回归不仅可增加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含“科”量,也将为内地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对投行而言,优质中概股回归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上证报)

华商基金张永志:政策呵护抬升市场风险偏好(20250509/16:26)

5月9日,华商基金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华商收益增强债券基金经理张永志发表观点称,近期高层会议和发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充分体现了政策端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呵护力度。降准降息和结构性工具“扩量降价”,进一步确认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张永志指出,低利率环境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必要一环,债市整体运行环境持续友好。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宽货币或依然是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先手棋,后续更多政策有望持续落地,以支持企业盈利持续回暖。政策呵护抬升市场风险偏好和企业盈利回暖,或将共同带动A股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

景顺长城基金:一揽子政策有助于改善市场整体风险偏好(20250507/18:37)

景顺长城基金投研团队表示,“一行一局一会”出台多项举措,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从支持实体经济和支持资本市场两方面共同发力。同时,发布会回应市场关切问题,提出了将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改善监管环境,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市场,缓解外部金融风险带来的流动性冲击,有助于改善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上证报)

杨元庆谈关税问题:如果没进一步的政策改变,未来不确定性非常大(20250507/14:52)

2025联想创新科技大会(Tech World)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谈及关税问题时表示,“关税最后肯定是会反映在产品的定价上面,但是现在好在的事对高科技的产品,尤其是基于半导体的高科技产品,彼此都有个豁免,所以可能对价格的影响的话还不大,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政策的改变的话,我觉得我们未来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在谈及联想全球产品未来几个月是否会涨价时,杨元庆表示,“这肯定是没有一个绝对回答的问题,零部件的供需情况,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新浪科技)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十大政策既系统全面 又有针对性 未来我国至少还有2-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20250507/14:18)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解读称,央行本次发布的十大政策涉及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各种类型,既系统全面,又很有针对性,有助于发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连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至少还有2-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全年政策性降息幅度将达0.6个百分点 全年降准幅度将达1个百分点(20250507/14:17)

央行推出降准降息等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加大宏观调控强度。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解读称,央行本次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开始在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三个方向全面发力。预计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估计全年政策性降息幅度会达到0.6个百分点,全年降准幅度将达到1个百分点。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政策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