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持续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进程,通过政策创新和组织优化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在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银行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增强,相关领域金融服务模式不断突破边界,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监管机构联合多部门推出的金融科技政策体系已显成效。通过"贷款+外部直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专业化服务设计,金融机构精准匹配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数据显示,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7.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增速远超整体信贷平均水平。这一数据印证了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倾斜趋势。
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等特色产品。其中"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有效破解了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题,通过风险共担机制实现金融资源与技术价值的深度绑定。这种服务创新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分担生态。
在专业化建设方面,金融机构已构建起三级服务体系:大型银行总行及省级分行设立专属科技金融部门统筹战略方向,基层网点则通过2178家专业支行实现精准触达。这种垂直管理体系确保了政策传导效率和服务响应速度,为科技型企业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表明,金融体系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已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随着相关改革的深化推进,预计未来金融资源将进一步向核心技术攻关领域集聚,通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金融服务能级提升的双向赋能。
上海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在“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上海金融市场能级不断提升,上海期货市场产品覆盖面持续扩大,定价能力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走出去”功能不断增强,在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周小全指出,上海正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功能,支持上期所、中金所等在沪金融市场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加快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一是持续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深化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推出面向国际的金融产品。二是持续完善衍生品体系布局,拓展服务实体经济广度和深度。支持进一步丰富商品和金融期货产品,以更齐全的产品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助力实体企业更好管理风险,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金融市场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增强系统自主可控与安全运维能力。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