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用X射线成像系统市场规模已达148亿元,其中移动式C形臂设备以年复合增长率9.7%快速扩张。但在这一增长背景下,某专注于医疗影像设备研发的企业却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医疗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该企业成立于2003年,早期通过6名显名股东代持29人实际股权。至2010年引入境外资本时,实控人家属以特殊方式取得股份:其配偶通过离岸公司零成本受让114.24万元出资额,并在后续融资中形成约9200万元的股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代持关系直至2020年IPO前夕才彻底清理,涉及多层跨境架构与债务豁免安排。
企业上市过程中曾与某投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约定若未在2021年完成申报或利润不达标,则需触发股权回购。虽通过首次递表解除部分条款,但A股折戟后投资者持续减持:仅20222025年间,某券商旗下基金累计套现超700万元并退出股东行列。更引人关注的是,实控人与投资方签订的特别协议显示,其承诺以年化15%收益率保障退出收益,形成"保底+分成"的独特利益安排。
20222024年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7亿、5.01亿和4.84亿元,在医疗设备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出现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核心产品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虽以20.6%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但采取降价策略后(单价下降0.75万元),销量未达预期反而减少10台。受此影响,整体毛利率从42.8%降至42.6%,医疗影像设备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连续三年净亏损累计突破1亿元(2022年4370万、2023年1597万、2024年4423万),同期销售费用却逆势增长至1.75亿元,占收入比重达36%。高额市场投入未转化为利润,反而导致经营现金流连续两年净流出(2023年3891万、2024年2137万)。截至2025年3月,企业手持现金较峰值缩水九成至仅剩1107万元,同时面临3146万元的短期债务缺口,资产负债率飙升至53.8%,是四年前的3倍以上。
在914名员工中近七成为销售团队,三年累计支付薪酬福利超3.88亿元。而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6%7%(2024年研发支出4497万),不及销售费用四分之一。管理层薪酬呈现两极分化:核心高管薪资稳定在百万元级别,但实控人年薪却在2024年逆势上涨85.86%,引发内部激励机制争议。
总结与展望
这家曾以"国产替代"为使命的医疗设备企业,在行业增长期遭遇发展瓶颈。其财务困境源于过度依赖市场费用投入而忽视技术创新,股权架构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剧资本运作风险。当前资产负债表恶化已触及警戒线,若不能有效控制销售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并优化债务结构,即便转向港股上市也难以摆脱业绩与偿债的双重压力。这为医疗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警示:在政策红利窗口期,需平衡短期扩张与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信证券认为,医疗健康产业较多子行业在2025Q1有望呈现出需求或业绩修复的趋势,相关上市公司从整体来看2025Q1业绩表现预期较为稳健。得益于集采等政策优化向好、商保推动和AI赋能,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估且催化预计将延续全年,我们判断医疗健康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全年整体的收入、利润、现金流将稳健修复向好。其中收入端有望得到商保等增量支付拉动,利润端有望受益于集采政策等优化,现金流有望受益于医院回款向好、化债回款支持和生物医药融资环境触底回暖等因素。建议积极布局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机会,板块估值迎来价值重估,底部布局正当时。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