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数字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数据要素的跨境流通已成为连接国际市场的核心纽带。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据跨境流动量将位居全球首位,占比提升至27.8%,这一趋势正推动国内政策体系与技术应用进入快速迭代阶段。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赋能下,我国数据跨境流动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同时面临网络攻击风险上升、国际规则差异等多重挑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跨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数据跨境治理框架。2024年出台的《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明确提出"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原则,并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文件形成协同效应。通过优化安全评估流程,企业申报材料精简、审核周期缩短,有效提升了合规效率。政策设计既强调数据主权保障,又注重国际合作,为市场主体营造了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到2.13万亿元,同比增长5.3%;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88万亿元,增速达11.5%,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这些成绩不仅反映数据要素的跨境配置效率提升,更印证了政策红利对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正通过"监管沙盒""白名单制度"等创新机制,持续降低合规成本。
区块链存证、隐私计算、人工智能风险预警等技术创新正在重塑数据跨境场景。例如,基于分布式账本的跨境数据追踪系统已应用于多个自贸区试点项目;联邦学习框架支持多国企业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合作模式。这些技术突破既保障了数据主权完整,又拓展了跨境贸易、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场景的商业价值空间。
当前仍存在三方面制约因素:国际间规则标准差异导致合规成本攀升;部分行业面临恶意网络攻击频发威胁;数据本地化要求影响要素自由流通。破解路径需从多方协同发力——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建立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互认机制;加大加密技术、量子通信等安全防护投入;完善跨境争端解决法律框架。
结语
面对2025年全球数据流动格局重构机遇期,我国通过制度创新、技术突破和国际合作多管齐下,正在构建兼具安全性与发展性的数据跨境生态。在保持政策灵活性的同时强化风险防控,将推动数字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为高质量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随着相关法规细则的落地实施和技术应用场景的深化拓展,我国有望在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制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近日,在“电商企业家开年盛典”上,电商千万粉丝大V、“老高电商圈子”创始人老高表示,“2025年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海外消费加速复苏,新兴力量强势崛起,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每个因素都深刻影响着电商行业的发展走向。”谈及当下行业关注度居高不下的跨境电商风口,他推测,“未来没有跨境电商,只会存在跨国企业。”与跨境电商不同,跨国企业的核心在于本土化运营,能够进行本地化的生产、服务、研发和客户研究。“企业必须提前布局,从简单的货物搬运转向品牌的本土化运营,因为短期的铺货型模式没有竞争力,未来都会被本土化的中国企业替代。”(新浪科技)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