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水杨酸行业,其应用领域广泛,从植物生长调控到医药、化妆品行业都有涉及。但由于水杨酸在人体内会氧化为草酸引起中毒,所以对其准确测定关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安全。目前,多种水杨酸测定方法不断发展,各有优劣,在行业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2025-2030年中国水杨酸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测定水杨酸最为常用的方法,凭借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优势,在复杂样品测定中表现突出。在实际操作中,该方法结合不同检测手段,并应用多样化的前处理方法。
在样品溶液制备环节,溶剂提取法是常用方式。提取溶剂涵盖甲醇、无水乙醇、乙腈、酸性混合溶剂等。由于水杨酸分子结构中邻位羟基对羧基的特殊影响,在提取时加入适量甲酸、三氯乙酸、冰醋酸或磷酸等酸,能提升提取效率,降低水杨酸去质子化。初步提取后,可选择直接过滤进样,或进一步通过固相提取小柱等方式纯化,以富集水杨酸,减少基质干扰。
对照溶液制备时,通常用相应流动相溶解定容对照品,并进行超声脱气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水杨酸具有紫外和荧光吸收特性,可采用 LC - UV、LC - DAD、LC - FLD、LC - MS 等检测,检测波长需依据流动相及基质干扰、仪器检出限综合确定。色谱柱固定相填料多为反相 C18 材料,规格常见为 4.6mm×150mm、4.6mm×250mm。流动相方面,研究表明,pH 值为 3 时分离效果较好,采用甲醇 - 0.02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V:V = 40:60),并用磷酸调 pH 的流动相体系,分离效果最佳。
液质联用(LC - MS)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利用该技术,可在 12min 以内完成对饮料中包括水杨酸在内的 17 种酚酸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分光光度法包含多种具体方法,为水杨酸测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特定化学反应,使水杨酸生成具有特定吸收波长的络合物,进而测定其含量。如用乙醚萃取饮料中的水杨酸,与乙酸铜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成黄绿色络合物,在 710nm 处测定吸光度;或用 0.01mol/L HCl 溶液提取阿司匹林咀嚼片中的游离水杨酸,测定其与 Fe³⁺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回收率可达97.5% 。
荧光分光光度法则利用水杨酸的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先用三氯乙酸除去血清中的蛋白质,再用含 1% 乙酸的三氯甲烷提取水杨酸,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含量。此外,阻抑动力学光度法依据水杨酸在硫酸和磷酸介质中抑制碘离子催化亚砷酸还原锰的反应原理,用邻联甲苯中止反应后,根据溶液在 440nm 处的吸收测定润肤露中水杨酸的含量。
流动注射分析法利用水杨酸和 Fe³⁺反应生成的紫色络合物在 540nm 处有最大吸收的特性,采用硫酸铁铵做载液,可测定乙酰水杨酸制剂中的水杨酸。离子色谱法基于水杨酸在碱性条件下易电离成羧酸根离子的性质,利用高效离子色谱,以 0.22mol/L NaOH - H₂O - 50% 异丙醇组成流动相,0.025mol/L H₂SO₄溶液作为抑制剂,可测定脚癣水中的水杨酸。化学发光法根据在硫酸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氧化水杨酸产生化学发光反应,且乙二醛能增强发光强度的原理,可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的水杨酸。
目前,虽然测定水杨酸的方法众多,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高效液相色谱法虽应用广泛、灵敏度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致力于降低检出限,并针对不同基质的样品建立更有效的前处理方法,以消除复杂基质的干扰。鉴于水杨酸的毒性,建立一种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广、重现性好的测定方法迫在眉睫。未来,水杨酸测定方法的研究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优化现有方法,推动水杨酸测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保障食品、药品和化妆品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