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品牌排行榜 传感器 内容详情
2024年汽车传感器十大品牌排行榜 汽车传感器哪个牌子好
 汽车传感器 2024-09-12 15:23:03

中国报告大厅网的最新市场调研揭示了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品牌影响力。2024年,汽车传感器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各大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2024年汽车传感器品牌排行榜中,各大品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品牌在汽车传感器的生产和供应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2024年汽车传感器品牌排行榜的详细排名为BoschSensortec博世、Continental大陆、米家MIJIA、绿米AQARA、华工科技HGTECH、慧点科技Smartdot、中国电科CETC、海曼HEIMAN、汉威Hanwei、Altium。

表1:2024年汽车传感器十大品牌排行榜

排名品牌名称企业名称省份/地址
1BoschSensortec博世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
2Continental大陆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
3米家MIJIA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
4绿米AQARA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
5华工科技HGTECH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
6慧点科技Smartdot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7中国电科CET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
8海曼HEIMAN深圳市海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
9汉威Hanwei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
10Altium聚物腾云物联网(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

一、品牌简介

(一)BoschSensortec博世

Bosch Sensortec是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传感解决方案的技术先导者,致力于提供完整的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产品组合,以及可令消费类电子产品实现互联的解决方案。 Bosch Sensortec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和可听设备、AR/VR设备、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居及物联网产品开发并提供定制MEMS传感器与解决方案。公司产品组合包括3轴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集成式6轴和9轴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学微系统和综合软件。 博世集团是全球先进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在全球雇佣了大约421,000名员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业务分为四个业务部门:移动、工业技术、消费品、能源和建筑技术。作为全球物联网提供商,博世为智能家居、工业4.0和互联移动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二)Continental大陆

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始建于1871年,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市,是世界第三大轮胎制造企业、欧洲较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 德国马牌轮胎自1871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高消费者的乘驾体验,遍布全球的24个生产与研发基地源源不断地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为乘用车与轻卡、卡车、公交车与工程车以及两轮车提供全面的轮胎解决方案。2020年德国马牌轮胎在全球拥有约56000名员工,并创造出102亿欧元的销售额。此外,德国马牌轮胎在亚太区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中国合肥、马来西亚八打灵再也和亚罗士打、印度马杜赖,以及泰国罗勇府。 2006年,德国马牌轮胎乘用车与轻卡车胎业务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以其精湛的德国工艺和值得信赖的品质独树一帜。德国马牌轮胎的零售网络遍布全国,凭借安全与先进的德国科技,德国马牌轮胎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为消费者带来卓越的驾乘体验。

(三)米家MIJIA

2016年3月29日,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北京发布小米旗下全新智能家居品牌——米家MIJIA。 自此小米智能家庭类产品也全面启用了米家品牌,做生活中的艺术品也是米家品牌的产品理念——旨在给消费者带来集可靠品质、优良设计、合理定价于一身的智能家居产品。 米家APP依托于小米生态链体系,是小米生态链产品的控制中枢和电商平台,集设备操控、电商营销、众筹平台、场景分享于一体,是以智能硬件为主,涵盖硬件及家庭服务产品的用户智能生活整体解决方案。 米家APP不仅连接米家旗下的生态链公司,与所有小米及生态链的智能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也接入开放接入第三方的产品,致力于构建从产品智能化接入、众筹孵化、电商接入,到触达用户、控制分享的完整生态闭环。

(四)绿米AQARA

Aqara,源自拉丁语 Acutulus“聪明”和Ara“家”,寓意智慧的家。Aqara致力于以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打造「千人千面」的全屋智能生活方式。2016年,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全屋智能”理念的自有品牌Aqara,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技术以及服务商模式,为用户构建更加智慧的生活。 Aqara旗下产品包括温度、湿度、门窗、人体、水浸、烟雾、燃气、光照和睡眠等各类传感器,以及智能开关、插座、窗帘电机、空调控制器、调光器、门锁等各类智能控制器,目前同时支持行业应用的自动化控制与大数据分析平台。 Aqara产品设计美观、简易、优雅、富含深意,以及具有无需工具、易于安装等特色优势,同时接入了Apple HomeKit、小米米家、Google Assistant 、Amazon Alexa 等多个平台,与全球众多产品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打造、创造更加舒适、精致的生活。截止目前,Aqara有100多款设备、10多个品类接入Apple HomeKit,是国内智能家居企业中兼容Apple HomeKit产品较多的品牌, 并入驻苹果中国大陆42家线下零售店。Aqara品牌一经推出,凭借精美的设计和品质体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追捧,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家居、公寓、酒店、地产、办公、农业、养老等行业。 2018年,绿米联创在智能家居行业建立了包含Solution(方案展示)、Sales(产品销售)、Service(用户服务)、Survey(交流反馈)的智能家居4S服务体系,以服务促进智能家居的落地,让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到智能家居服务。截至目前,Aqara已拥有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的500家服务商,400家智能家居体验馆,为上万个用户提供了上门勘测、方案设计、安装调试与售后维护一系列相关服务。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Aqara服务商在正式运营之前,将接受绿米联创从选址、招聘、销售、以及产品落地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绿米联创定期为服务商提供产品与技术知识、销售与服务流程、店面运营等方面的授课培训,课程覆盖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同时,绿米联创拥有行业严苛的考核体系,从而保证Aqara服务商的水准。 未来,Aqara将以“服务千家万户”为愿景,以持之以恒追求用户体验,坚持不懈创造用户体验为使命,持续发力智能家居市场,与服务商、用户共同成长,让智能家居普及到千家万户,让大家都能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利与舒适。

(五)华工科技HGTECH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股票代码000988)脱胎于中国知名学府——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高校成果产业化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的技术、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业务格局,产业基地近2000亩。自1999年成立以来完成了从校办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变,从多元化业务向相对多元化转变,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的转变,成为“代表国家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的一支劲旅。2021年3月,公司完成校企分离改制,实际控制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开启系统成长、拓展战略空间新阶段。 公司以“创新联动美好世界”为使命,每年将不少于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拥有20000多平米的研发、中试基地,在海外设有3个研发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防伪工程研究中心、敏感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产学研用纽带,公司牵头制定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等50余项,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近年来,公司积极向智能制造领域探索,助力机械制造、铁路机车、汽车工业、消费电子、钢铁冶金、通信网络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掀开转型升级新篇章,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华工科技将以“参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为目标,坚持“创新至上”,围绕“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工业数智化”开展协同创新,丰富产品链,完善产业链,深入拓展高层次市场,打造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拉长创新长板,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向,为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六)慧点科技Smartdot

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慧点科技)——中国管理软件与服务提供商,信创国家队成员,中国电科集团旗下太极股份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多年秉承“创新协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企业精神,通过CMMI-5级能力认证,掌握大量核心专利技术并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20余年的砥砺发展,已成为管理软件行业前沿品牌。 慧点科技始终致力于为大中型企业及党政客户提供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聚焦数字化协同(OA)、数字化监督、智慧会务三大业务板块,同时推出人工智能、低代码等系列软件工具类产品,为客户提供包括平台化、定制化应用开发、管理咨询和系统集成在内的专业服务,积累了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能源集团等众多央企客户。 慧点科技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依托中国电科WE数字化工作环境,坚持“平台+应用+生态”的发展方向,打造了“WEP数字化应用云平台”、“CUBE人工智能平台”两大基础平台。平台具有微服务、集团化、PC移动一体化等特性,全栈适配国产化环境,在央行信创生态实验室测评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信创性能测评数据。 慧点科技具有丰富的实践案例经验。在大中型企业及党政领域,拥有众多具有推广示范、产业带动效益的标杆客户案例,深耕政府、石油石化、金融、电信、电力、煤炭及新能源、机场航空、钢铁冶金等行业,客户遍布全国。 慧点科技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多年来,慧点科技本着“在客户价值中实现企业价值”的服务理念,通过专业化的客户服务培训体系,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为众多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具备贴身项目实施服务能力和长时间持续服务能力,助推客户在新时代下创新发展和管理能力提升,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客户二次签单率多年均超95%。 未来,慧点科技将继续着眼于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云化的发展,加强大数据与AI服务、信息技术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大客户服务四大核心能力,与遍布全国的客户及生态伙伴一起,实现“中国管理软件推动中国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公司使命。

(七)中国电科CETC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肩负着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国防现代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职责。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家国情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历史变迁,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类科研院所及26户企业基础上组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17年12月,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中国电科全资子公司。 目前,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7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4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持续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中国电科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根本标准,落实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部署,面向体系化、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等现代化战争规律和未来趋势,持续提升电子信息、网络军工及自主可控能力,加快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全面提升武器装备供应链保障水平,全面支撑联合作战、全域作战,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作为网信事业国家队,中国电科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电子信息领域完整产业链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承担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重大战略工程任务,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企业建设,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着力攻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瓶颈技术,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快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着力构建系统、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抓好人才和机制关键点,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有力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聚焦“三大定位”主责,中国电科按照“做优电子装备、做大网信体系、做精产业基础、做强网络安全”的总体布局,持续优化核心业务体系,推动集团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节点上“布点”,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关键环节上“成线”,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关键领域上“控面”。 做优电子装备,重点发展利用声、光、电磁信号进行信息感知、传输、运用等的系统级装备和产品,打造全域多维一体新一代电子装备,不断夯实在军用电子装备领域和民品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做大网信体系,重点发展军民用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类数字化应用与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支撑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和全域作战能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和数字化发展。 做精产业基础,重点打造形成电子基础产品科研和生产的基础支撑能力,以夯实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根本目标,推动以“电科基因”为核心的生态化集群式发展。 做强网络安全,重点发展网络空间的安全防护能力,把握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发展规律,有效支撑网络作战装备建设,加速网安产业发展,深耕信创工程,为国家总体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八)海曼HEIMAN

深圳市海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开发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智能家居安全领域,立志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的智能家居产品、多方位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目前已深入布局智能家居、智慧养老、智慧消防、智慧办公等领域。 依托公司持续不懈地技术创新及行业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在传感技术方面取得了国外内领先优势,拥有智能传感、NB-IoT智慧消防、智能家居三大产品系列,产品连接基础安防、消防、环境监测、家电控制,实现设备间的互通互联,构建传统产品的智慧赋能,实现智慧化、物联网化。公司在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消防、智能环境监测、门窗遮阳为一体的全场景智慧化解决方案上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已广泛应用在社区、酒店、公寓、养老、办公、家庭等领域。 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拥有EN14604、EN54-7、EN50291、AS3786、CE、RCM、REACH、ROHS、VDS、CCCF、CCC、Zigbee、Z-wave等150多项国内外认证及专利,产品遍布100多个国家地区。海曼产品简洁、科技、易于安装,同时接入了华为Hilink、Apple HomeKit、阿里云、电信、移动、联通等平台,与天猫精灵、小度音箱、叮咚、Amazon Echo等主流音箱设备建立多元交互,实现不同场景的语音控制。 未来,海曼科技继续在智能家居领域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全球众多智能产品互通互联,为热爱生活、探索生活、追求生活的用户提供安全的产品与服务,让每个用户都能享受海曼科技带来的安全与舒适。

(九)汉威Hanwei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07)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国内知名的气体传感器及仪表制造商、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致力于为万物赋灵,让生产和生活不断涌现新价值。汉威围绕物联网产业,将感知传感器、智能终端、通讯技术、地理信息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紧密结合,打造汉威云,建立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结合环保治理、节能技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为智慧城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民生健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汉威注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发展战略,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近百个国家,建立了以传感器为核心,覆盖多门类检测仪表及行业物联网应用的整体布局;应用行业分布广泛,涵盖石油、化工、冶金、环保、采矿、电子、电力、制药、食品、医疗卫生、农业、燃气、市政工程、家庭安全与健康、公用场所、道路安全管理、污水处理、生物科学等领域,用于防火防爆、环境检测、预防中毒、污染监测、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为行业客户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业、民用和个人安全防护提供适合、优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方案。为环境检测与治理,健康家居生活、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公司围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西安、重庆、沈阳、石家庄、哈尔滨、鞍山、苏州、济南、南京、福州、乌鲁木齐等三十余个城市设立客户服务中心或分子公司,构建全面的网格化客户服务网络,为及时向客户提供技术领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Altium

Altium始于1985年,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较早的PCB设计工具提供商之一。在公司创立初期,Altium就快速成长为全球市场上的领头者,推出的PCB软件工具也已成为当今较受欢迎的PCB软件工具。 软件工具使PCB设计者、元件供应商和制造厂商能够以崭新的速度和效率开发和制造电子产品。旗下拥有Altium Designer、Altium 365、Altium Nexus等多种软件工具。 Altium的领导团队由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们组成,他们将电子设计自动化行业的深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上市公司管理经验较好结合。

二、品牌优势

在任何领域的企业成功,专利信息和起草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利信息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产物,它可以保护企业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起草标准则是企业产品制造和服务领域的质量保障,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行业基础标准。

(一)BoschSensortec博世

表2: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CN201110065254.8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CN201420471698.0用于采集手语识别用数据的手套
3CN201220340968.5用于本地互联网络的通讯器和通讯系统
4CN201530084946.6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5CN200910139417.5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屏幕显示方法

(二)Continental大陆

表3: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CN201620197164.2一种测试系统
2CN201620535807.X一种电动汽车用能量回收装置
3CN201720512852.8拆卸装置
4CN201620690584.4支架上的盲孔的清扫堵塞装置
5CN201210560163.6转向告警方法和装置

表4:专利信息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40861-2021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2021-10-112022-05-01

(三)米家MIJIA

表5: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ZL201410584935.9物流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2ZL201410113494.4电子设备唤醒方法及相关装置
3ZL201510770708.X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4CN201210409108.7终端及终端的锁屏唤醒方法和装置
5CN201210558968.7一种终端间的文件传输方法及文件传输系统

表6:专利信息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40027-2021信息技术 信息设备互连 智能家用电子系统终端设备属性描述2021-04-302021-11-01
GB/T 38320-2019信息技术 信息设备互连 智能家用电子系统终端设备与终端统一接入服务平台接口要求2019-12-102020-07-01
GB/T 38322-2019信息技术 信息设备互连 第三方智能家用电子系统与终端统一接入服务平台接口要求2019-12-102020-07-01
GB/T 37729-2019信息技术 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软件(APP)技术要求2019-08-302020-03-01
GB/T 37723-2019信息技术 信息设备互连 智能家用电子系统终端统一接入服务平台总体技术要求2019-08-302020-03-01

(四)绿米AQARA

表7: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CN201730164889.1摄像机(安防)
2CN201630566555.2墙壁插座(ZigBee版)
3CN201530440728.1智能插座
4CN201510331328.6环状发光装置
5CN201730029600.5全景摄像头

(五)华工科技HGTECH

表8: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CN201210573786.7突发式光模块用浅沟栅状背光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2CN200510137115.6一种双卡防伪标识及其制作方法
3CN201420563874.3汽车空调调速电阻器
4CN201620025405.5汽车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5CN201320347811.X一种应用于光模块告警及去告警门限的检测系统

(七)中国电科CETC

表9: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CN201310118483.0自动化代码规则检查平台
2CN201630303709.9系留无人机机载电源
3CN200910075479.4半导体激光器用新型氮化铝陶瓷载体倾斜端面制作方法
4CN200920103089.9铂铑热电偶
5CN201120447602.3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检漏装置

表10:专利信息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38961-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 参考模型2020-04-292020-04-29
GB/T 38962-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 数据格式2020-04-292020-04-29
GB/T 38963-2020个人健康信息码 应用接口2020-04-292020-04-29
YD/T 3972-2021基于云计算技术IPv4-IPv6业务互通交换中心基础云平台测试方法2021-12-022022-04-01
YD/T 3971-202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IPv4-IPv6业务互通交换中心基础云平台技术要求2021-12-022022-04-01

(九)汉威Hanwei

表11:专利信息

序号专利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名称
1CN201130241163.6气体探测器(家用)
2CN201210328575.7目标气体计量表
3CN201220534047.2点型气体探测器
4CN201410454829.9一种司法监控用酒精检测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5CN200830080417.9气体探测仪(BX616)

表12:专利信息

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GB/T 29618.5120-2021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 第5120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 IEC 61784 CPF 22021-10-112022-05-01
GB/T 29618.5110-2021现场设备工具(FDT)接口规范 第5110部分:通用对象模型的通信实现 IEC 61784 CPF 12021-10-112022-05-01
GB/T 3836.2-2021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2021-10-112022-05-01
GB/T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2021-10-112022-05-01
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2021-10-112022-05-01
汽车传感器相关资讯
汽车传感器相关免费报告
汽车传感器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