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数据 农业 内容详情
水稻价格行情分析
 水稻 2017-06-22 19:51:03

  水稻方面国家的政策是水稻最低收购价,也就是托市政策,截止12月20日东北地区的水稻,国家的托市量已经达到了1300万吨,比去年的进度快,因此造成了东北产区农户的余粮不足的状态,供需决定价格,东北产区的水稻就呈供小于求的状态,所以东北水稻自10月份上市之初价格就一直缓慢上涨。具体价格来说,拿东北地区的圆粒稻谷为例,从10月份上市之初的一块四毛五一斤上涨到了目前的一块五毛四一斤。以下对水稻价格行情分析。

  2017-2022年中国优质水稻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水稻分早稻、中稻和晚稻三季,东北地区只有晚稻一种,而南方地区早、中、晚稻都有,今年开年,作为第一季的早稻,因为有国家比较大的支持力度,所以价格相对稳定,基本上与2014年持平。而从中稻开始,南方地区的水稻价格开始下滑,到了年底晚稻收获时,南北稻谷的价格差距已经很大。

  我国水稻种植期是明年的三到四月份开始耕地、播种、种植,鉴于明年整个一年水稻将呈现一个优质优价,普通粮源和优质粮源分化发展的一个状态,业内人士建议广大种植户在明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当地气候的优质水稻品种种植,这样的话未来的收益可能会更大。

  国家临储水稻持续实行顺价销售,造成现阶段各地粮源十分短缺,6月稻价还会有走高的机会吗?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尹秀颖认为,短期内稻价将处于易涨难跌的局面,但部分客观因素将抑制稻价上涨的幅度。

水稻价格行情分析

  政策与市场实际脱轨

  对于国家临储拍卖,市场更多是叹息声。现阶段米企认为,2017年在苦苦等待中盼来的国家临储水稻,不但没有让市场原粮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反倒是间接的推高了省储及地方轮换粮的价格,更使得每周的水稻拍卖犹如“走秀”一般,部分产区以流拍为主,再次加重了“稻强米弱”的格局。如今顺价销售只能让米企对原粮采购望而却步,渐渐地失去信心,现阶段中小型企业干脆停机或者做点新小麦购销工作,种种迹象表明政策的实施与市场实际脱轨,两年以来水稻去库存计划将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现阶段北方原粮供应多来自地方轮换粮及农户手中少量余粮。通过三期拍卖来看,吉林与辽宁两省均多数情况为流拍,仅黑龙江有少量成交。部分米厂认为,东北米在与江苏、安徽产区大米之间存在较大价差的情况下,且再遇到消费淡季等利空因素制约,对于普通原粮来讲,稻价走高的机会不多。一方面,如今米企的加工方式较前期相比略有改变,多为新陈混合加工,对原粮的需求量减弱,多采取随用随买的策略。另一方面,优质稻如稻花香、超级稻、盐丰等品种因种植面积少,经过市场不断的消耗自然有一个上涨阶段,但如今受大米消费淡季的制约,稻价后期走高的幅度不会太大,基本将与去年同期持平。

  虽然江苏产区稻价持续走高,但实际市场多为空涨,市场实际成交量很少。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余粮基本售罄,有价无市为普遍现象。这主要基于去年该省水稻收购主体多、托市力度大等因素导致。后期原粮供应多将来自国储,因此在高成本低收益的压制下,该产区水稻拍卖溢价成交的可能性将减小。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沿海地区已迎来传统的梅雨季节。经销商方面备货也显得十分谨慎,主要是基于国家政策仍不是十分明朗,担心后期米价仍存回落的可能。超期粮能否重启仍是个迷,这也是困扰米厂的一个难题,若进行拍卖,市场米价必然走低。其次,再过20天学校即将放假,集中性消费减弱,大米走货就更加难了。米企仍在苦苦挣扎,部分米企表示即使开拓新市场,也是难上加难。更有米企坦言,长期处于盈亏分界线,若大米销售不出现转机,那么米企长期下去将会被拖垮,因此短期稻价将呈优质优价的特征,购销难现火爆场面。

水稻相关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 数据中心 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