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南方地区持续大雨,不少中药材产地受影响严重,只有零星采挖,新货产出极少。受此影响,部分品种中药材价格短期大涨。以太子参为例,在康美中药网上,可以看到太子参亳州药市参考价已达到了每公斤 120元,而产自贵州的太子参价格则到了130~160元/公斤。据太子参历史价格走势显示,2017年以来太子参价格涨幅超过100%。以下对太子参价格走势预测分析。
2017-2022年中国人参原料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明,大多数中药材生长在南方,南涝北旱造成部分品种错过了最佳种植期,价格大幅上涨,如太子参。预计极端天气的影响将继续深入,药材价格有望加速步入上行周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太子参化学成分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太子参含有糖类、苷类、环肽类、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微量元素、磷脂类、脂肪酸类、油脂类、甾醇类等。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
太子参价格年涨跌都是呈现下跌的趋势,只有规格为统福州(产地为亳州)的太子参月涨跌上升5%,其他的也均为下跌。
“目前福建、安徽、贵州不同产地的太子参统货价格基本相同,好货的话在40元/kg-42元/kg左右,差一点的话也维持在38元/kg左右。”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总经理贾海彬表示,供需失衡最终导致了太子参现在的低价行情。“之前几年,太子参长期低价造成其生产严重萎缩,再加上存在资本炒作、干旱天气因素,当时甲流疫情严重,一系列因素导致太子参价格一路飙升。而价格升高刺激农户种植积极性,最终造成产大于销,这必然导致价格下跌。”
业内称,自2010年起,太子参价格连续3年持续飙高,一度被炒高到400元/kg,极大地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这使得产地种植面积大量增加,但市场需求却没有出现大幅度提高。
资料也显示,在2009年之前,太子参一直处于低价位。由于长期低价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太子参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急剧缩减。之后太子参价格猛增,高价位持续了两年,最高达480元/kg。从2012年开始,药农开始大面积种植,光贵州和湖北两地的产量已足够全国使用,于是太子参的价格开始走下坡路,导致今日的太子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三年的高价行情使得太子参严重供大于求,库存堆积,产量得不到及时的消耗,价格下跌是必然现象。据业内人士预测,如果今年产新量正常,短期内还将维持低迷的行情。贾海彬对记者讲,“太子参生长周期不算太长,基本在两年左右,新货大概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上市。随着新货上市,太子参后市价格还会下跌,但现在太子参价格已基本接近成本价,下跌幅度仍需看旧货的抛售、消耗程度了。”
市场上太子参价格持续低迷,但与广大市民相关的药店、连锁店似乎未受其影响。 记者走访也发现,在清平药材市场,太子参的普遍报价是70元/kg至100元/kg。然而在广州的一些药店,太子参的价格却高达150元/kg至600元/kg。某药房工作人员表示,药店零售的太子参一般品相好、规格大,顾客买的量少,所以对价格并不敏感,很长时间内价格并未出现变动。
贾海彬表示,产能过剩是太子参行情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上太子参的年需求量在4000吨-4500吨左右,但是福建、贵州这两个主产区太子参的产量就已经达到了6500吨左右,加上其他副产区的产量,全国太子参产量可以达到8000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