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需求迅猛增长,世界人参市场的贸易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野山参,其市场需求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年产量,却极不稳定,还有略微下降趋势;甚至包括种植参也存在短缺,种植参生长周期一般在6年以上,现在市场消耗的是6、7年前种植的,而当时的种植量是按照当时市场需求来计算,根本难以满足当下急剧扩大的市场。以下对人参价格走势预测分析。
奇怪的是,在交易清淡的同时,人参原料的价格却居高不下。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生晒45支”东北人参(通常以20、25、45、80支为一个单位进行出售)的报价2013年底时是550元左右,目前最新报价是693.7元,涨幅近三成。
在对人参产业链条进行梳理调查之后,记者发现,大型药企大量资金的进入,是推动参价飞涨的重要因素。
2012年,国家将人参列为“新资源食品”,打破了以前人参只可被用作药品的陈规,即实现了“药食同源”,用途的突然放大促使需求在这几年里井喷——这样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大型药企。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一大批实力药企纷纷将资本投入到人参领域,尤其是本身需求人参作为原料的的药企。资料显示,紫鑫药业、康美药业、益盛药业、太安堂等为代表的上市药企,近几年在人参产业上的投资超过百亿元。
2017-2022年中国人参原料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明,大型药企大量收购人参,给出的理由是发展人参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而这样的“新故事”也让资本市场给予了它们新一轮股价上涨的部分理由。
此外,可以种植人参的土壤也越来越少,造成了资源的稀缺。刘仁才介绍,人参对所栽植的土壤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必须是原始的林区,这些林区在完成前期的林木采伐之后,要将所有的树根和植物全部砍伐掉,然后对土壤进行翻耕, 但由于种植完人参后土地养分耗尽无法继续种植,届时会种植苗木退耕还林。公开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由于当地政府在森林保护资源上的收紧,导致能够供应人参种植的林地资源越来越少。
人参价格上涨将直接带动公司利润增速,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增加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估值优势明显,从而推升股价。拥有人参种植基地的公司如益盛药业、同仁堂不仅能够坚实地保障下游产品的品质与产能,而且能够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因此这些能够掌控原材料的产量和流向的公司可以享受更多的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