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17年央行上调操作利率等影响,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一改“一路下滑”趋势反而节节走高。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水平达到4.23%,预期这一“偏高”收益率水平还将维持。
监测数据显示,3月11日至3月17日一周303家银行共发行了1638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增加20家,产品发行量减少2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23%,较上期上升0.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以股份制银行为例,当周3个月以下、3~6个月、6~12个月、1年以上的非保本产品的收益率分别为4.53%、4.62%、4.52%、4.9%;而城市行也基本保持这一水平,当周3个月以下、3~6个月、6~12个月、1年以上的非保本产品的收益率分别为4.49%、4.52%、4.6%、4.63%,基本保持着高位运作。
实际上,2017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保持较高水位。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月432家银行共发行了7654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5%。而按照1月份数据看,当月有422家银行共发行了8003款银行理财产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0%。
若从2016年10月、11月、12月数据看,基本都处于“3%”时代。数据显示,2016年10月、11月、12月,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73%、3.73%、3.99%的水平。
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是走出一条逐渐走低之路。根据2016-2021年理财产品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标准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最高,为4.28%,持续走低到9月份收益率降至3.65%,随后一直维持在3.75%~3.9%左右。而2015年银行理财收益率基本在4%~5%水平。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上升,基本反映出货币资金的松紧度,也意味着目前资金面在趋紧。以近期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调升25个基点,同时我国央行也宣布,上调逆回购和MLF利率10个BP等,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也推升了市场资金收益率。
业内人士表示, 近期央行上调操作利率,抬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货币整体转向了偏紧的趋势,这也反映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攀升。若未来央行继续采用提高操作利率的手法,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将维持高位。普益财富也表示,进入3月下半,流动性面临的干扰因素将增多,其中影响最显著是季末金融监管考核,短期资金面趋紧概率加大,接着又是季末时点,整个下半月可能重新转向偏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