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产业体系已经逐步形成,高端海洋制造是未来海洋产业发展方向,2016年我国海洋产业运行数据统计详情如下。
当前,我国海洋事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富海、依法治海、生态管海、维权护海、能力强海。
国家海洋局16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元,达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
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43283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7224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566亿元、28488亿元、38453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0.4%和54.5%。
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高忠文说,2016年,我国海洋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业较快增长;滨海旅游发展规模稳步扩大,新业态旅游成长步伐加快;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稳步发展,海水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多项重大海洋工程顺利完工;海洋电力业发展势头良好,海上风电场建设稳步推进;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稳步增长。
同时,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稳步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体稳定,沿海港口生产总体平稳增长,航运市场逐步复苏;海洋油气产量和增加值同比小幅下降;海洋船舶工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但形势依然严峻。更多最新海洋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海洋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
公报显示,2016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24323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5%,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9912亿元,占比为28.2%,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5895亿元,占比为22.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16年国家海洋局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构建海洋经济监测与评估体系,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服务意识;继续推进各类金融资本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升企业效益,助力实体经济;加快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集聚,推动区域增长;继续优化海域海岛资源的市场配置、保护海洋环境,拓展蓝色空间。这些措施为新时期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保障海洋经济运行稳中有好、稳中有优,稳中有进奠定了基础。
2017年我国将构建生态管海生态用海制度体系,深化海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助推海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建生态开放安全的美丽岸线,实施围填海管控制度、提升海域资源开发生态建设水平,建立海上构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提升海域综合管理能力,继续深化“放管服”工作不断激发海洋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