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设备也开始焕新升级,走向智能化。据了解,近年来,随着语音市场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谷歌、苹果、微软和亚马逊四大巨头为主的智能语音市场。据业内机构预测,2017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将达112.4亿美元。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数据显示,2016年语音产业规模预计可达82.3亿美元以上,到2017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将达112.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5.1%。
据了解目前,智能语音主战场上有四大巨头:谷歌(Assistant)、苹果(Siri)、微软(Cortana)和亚马逊(Alexa)。此外,三星于去年 10 月收购了原 Siri 团队开发的 Viv,预计将在新款旗舰手机 Galaxy 8 上推出智能语音助手。Facebook 的扎克伯格也在去年自己花费 100 小时完成了 AI 管家 Jarvis 的开发。
苹果 Siri 擅长 Email、信息、日历和一些基础任务,而微软 Cortana 和亚马逊 Alexa还不能准确识别人名和用户语音表述的邮件内容;
亚马逊 Alexa 技能丰富,而最擅长音乐播放、发掘周边社交活动、基础和常识任务。此外 Alexa 较大的用户基础和使用频率,使其有能力积累更多数据,实现进化;
谷歌 Assistant 则擅长于帮助用户规划出行,了解体育、天气等资讯以及回答常识性问题。此外,谷歌 Assistant 提供的用户体验最为流畅,且比其他虚拟助手更为熟练的了解语音情境;
微软 Cortana 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
预计2017年智能语音设备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语音优先设备销量将迅速增长:VoiceLabs预计语音优先设备的出货量将从2015年的170万和2016年的650万增长到2017年的2450万。累计售出设备数量为3300 万。
应用从量增到质升:虽然在Alexa平台上现在有超过8000个技能可供选择,但只有31%的应用有超过一条评论。这意味着许多语音应用程序是“僵尸技能”。而且,新应用的第二周用户留存率只有3%。因此VoiceLabs认为,在语音优先设备上,消费者能够经常使用的技能,将与其在智能手机上保存的手机应用的数量相当。而语音场景对应用开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普通用户可以自然而准确的表达任务要求,也需要Alexa应用可以通过一轮或多轮对话完成任务。VoiceLabs预测2017年将出现更多游戏和娱乐方面的创新。另一个机会将来自于品牌与语音应用程序的结合。
应用的发现/分发、留存和货币化将得到创新。亚马逊的Alexa手机App和谷歌的 Home手机 App 起到语音应用商店的作用。受到推广的 Alexa 技能,新用户增长率可达 200%,平均每个应用的新增用户数量区间为 500~25 万人。但除此之外,普通用户很难发现新应用(不知道自己可能需要的某项功能已被开发成 Alexa 应用),也较难记住使用频次较低的应用。而除了部分交易型技能(如 Uber、Domino’s Pizza)天然具备盈利条件以外,其他技能尚无货币化手段。
VoiceLabs 预测,亚马逊或谷歌今年会通过类似手机上的推送通知来加强新应用的分发,并试图解决用户留存率低的问题,2017 年也将是语音应用货币化的起步年。当智能助手充分了解“主人”需求之后,应有能力在合适的时间主动提示合适的应用,既提高用户的使用价值,又解决了语音应用的分发留存问题。为此,亚马逊已经设立了 250 万美元的 Alexa Prize 奖金,资助 12 支大学团队,开发更先进的对话式人工智能。
更多语音设备行业市场信息可查阅2017-2022年中国语音设备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