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产业的波诡云谲、跌宕起伏的发展,多晶硅的市场也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多晶硅最新价格走势数据分析内容如下。
在产能方面,根据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由2015年底的13家恢复至17家,有效产能共计20.8万吨/年,2016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19.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4.2%,较2014年更是大幅增加46.2%。此外,中国多晶硅有效产能占到了全球的45.7%。
具体来看,去年一季度我国多晶硅产量为4.9万吨、二季度产量为5.1万吨、三季度产量为4.7万吨、四季度产量为4.6万吨,下半年产量较上半年减少7%。业界认为,这也与“6·30”抢装潮结束后需求转淡有关。去年9月份-11月份,国内检修企业陆续达到8家,直到12月份基本恢复满产,创国内单月产量历史新高。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多晶硅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方面,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风暴导致了多晶硅价格从每吨300万的高位暴跌到了40万元,随后随着光伏市场的迅速回暖,2009年后,价格迅速回升,而到了2011年,价格回升到70万元/吨。
2012年,由于光伏市场需求快速增加导致了尽管中国产能产量大幅增加,但由于欧美对中国光伏的双反,又导致光伏市场增速下降,导致多晶硅市场价格最低降到了12万元人民币/吨,这一价格比国内全部厂家的成本还低,因此,不得不停产而眼睁睁地看着国外的多晶硅大肆进口,蚕食着中国国内迅速增加的多晶硅市场。2012年,中国90%的多晶硅因市场价低于成本而停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13年。
到2014年初,随着市场回暖,多晶硅价格上升到15~17万/吨,但国内也仅有保利协鑫、**特变电工、四川永祥等三四家工厂能够在这样的价格下保持不亏损,因此,由于多晶硅的进口屡禁不止,对国内市场冲击仍然较大,因此,价格于2014年下半年再度下跌,这种跌势持续到2015年底,多晶硅的价格在10~12万/吨的低价徘徊。
产能为价格平稳提供了保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国内多晶硅市场价格震荡走高,当月初均价为13.2万元/吨,月末为13.68万元/吨,当月环比涨幅为3.66%,较2015年同期价格上涨21.59%。
对此,业界分析,去年12月份国内多晶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下游电池组、硅片厂家装置基本全线开工,多晶硅原料订单较为集中,多晶硅厂家现货库存一般,供需面利好,部分多晶硅厂家按照前期合约价格供货。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而长远来看,业界认为,目前我国多晶硅价格平稳,上涨乏力,未来总体向下,市场供应充足。未来,我国也不会因为对韩提税而引起多晶硅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优质优质技术和产能释放,低成本高品质多晶硅占比增加,供应有保障,为光伏平价上网提供平价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