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数据 影视业 内容详情
2016年中国457.12亿票房掺水分析
 电影 2017-01-05 15:58:25

  告别了2016,中国电影票房终于艰难地在2016年最后几天爬过了440亿元关口,勉强站上了457.12亿元(广电总局数据),比去年微涨16.43亿,增幅3.73%。那么2015年是多少呢?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多了150亿,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是不是觉得太触目惊心了?

  2015年票房增长48.7%,如果照此增速下去,2016年票房即便保持2015年的增长比例不变,票房也有655.3亿元,正好与美国100亿美元左右票房相当。而2016年年初爆款影片《美人鱼》击穿30亿票房荣登中国票房宝座也更加加深了业内对中国票房破百亿美元的信念。

  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票房节节攀升背后一直有一个声音如幽灵般时不时回荡在每一次电影票房“破纪录”的时候。《捉妖记》、《港囧》,甚至《美人鱼》均被曝票房存在造假嫌疑,幽灵场频现。所谓的“幽灵场”,指的就是“片方自己花钱来包场买票,其实电影院里并没有观众”,这种情况一般都出现在午夜或者凌晨的场次。

  纸包不住火,积累多年的票房造假问题终于在2016年3月大爆发。3月上映的《叶问3》一下子捅破了票房造假的窗户纸,根据广电总局电影局查实,该影片有涉及3200万票房的7600多场电影的场次,都出现了非正常时间虚假排片的现象。电影发行等相关方都被勒令暂停发行业务,参与不实排场、情节严重的73家影院,当时也被进行了通报批评。

  《叶问3》之后中国电影票房如同遭遇了诅咒,一蹶不振。在2016年一季度之后陷入了令人困惑的票房低迷。

  二季度开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便迎面扑来:国产片集体沦陷,进口片也不尽如人意。票房勉强过7亿元的《北京遇上西雅图2》成为该季度国产票房冠军,要知道,一季度冠军《美人鱼》票房可达到了33.8亿元。

  如果说二季度票房低迷很多人还能以“淡季”作为借口,那么传统“旺季”暑期档票房遭遇滑铁卢,则击碎了大多数人的幻想,把中国票房打回原形。

  2016年电影暑期档中,6月、7月、8月内地票房总产出约124.24亿,不要说高增长了,跟上年相比几乎没有增长。但对于大多数关注中国电影的人来说,最引以为傲的票房表现上不再高歌猛进,原地踏步的局面让很多人不适应,继而开始反思中国电影票房到底怎么了。

  很显然,多年的票房注水带来了中国电影票房的虚假繁荣,水分到底有多大?并没有权威的官方数据,一些影视公司老总说大约10%的票房是票补的。票补分两方面,一个是纯粹造假,并未产生真实消费;一个是片方大量补贴,以低于合理的市场价出售电影票,诸如9.9元一张电影票,但票务平台计算仍然按照市场价计算。

  仅以票房造假或注水还不足以解释中国电影票房低迷。电影人的浮躁与缺乏创新也遏制了电影行业的增长。

  几年前,影视明星赵薇导演处女作《致青春》票房火爆点燃了青春片的热潮,然而,大量青春片不仅透支了观众的青春片需求,带来审美疲劳,还暴露了本土电影题材狭窄,缺乏创新。

  长达十年票房高速增长依旧无法掩盖“品质”是中国电影痛点的一大现实。中国电影经过连续十年复合增长30%的高速发展之后,工业体系、传播体系、有效资源及深度开发、创意与想象力多方面的短板已越发凸显。

  如果说2016年的中国电影真正超过好莱坞的,那就是银幕数,广电总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0日,中国内地银幕数已达40917块,超过美国的40759块,成为全球银幕数最多的国家。

  这些银幕数如果结合票房情况来看令笔者不寒而栗。这样的数据一方面说明了,即便在中国大规模兴建影院扩大银幕数的基础上票房依旧低迷,可见仅靠银幕数增长已经难以给中国电影票房带来增量了;另一方面,大量影院恐要运营困难甚至亏损了。笔者预测,接下来必然会有大量影院倒闭或被收购,中国电影院市场恐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回过头来,放眼看中国各大产业,少有达到一年48%以上增速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无法一一剖析,但对于真心想要做电影的人或公司来说,增速放缓并非坏事,泡沫破灭才能带来真正的反思,才能放下内心的浮躁,重新上路。

电影相关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 数据中心 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