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价格逐年走低,2015年出口均价低至8.1美元/公斤,2016年一季度出口均价更是创下7.75美元/公斤的低点。自二季度以来,维生素出口价格触底反弹,1~8月累计出口均价8.56美元/公斤,同比上涨2.5%,同时出口量达17.42万吨,同比增长12.7%,出口金额达到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2%,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
据2016-2021年复合维生素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出口的维生素类原料药分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和D族维生素,分别占据我维生素类出口总额的26.5%、20.2%、19.9%和14.4%,出口形势不尽相同。其中,B族维生素出口价格同比大涨32.7%,使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41.52%;维生素C依靠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5.41%才维持了出口金额的正增长,出口均价同比下降了9.84%;维生素E的出口价格保持平稳,仅同比小涨0.28%;D族维生素表现生猛,出口均价同比暴涨147%,导致出口金额也暴增了180%。
分析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价格反弹的原因,一是供应端的收紧,供给侧改革和环保趋严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小厂停产限产,维生素的产能产量有所下降;二是需求端的刚性,维生素主要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行业,下游敏感度低,近两年即便全球经济形势不乐观,也仍然保持了对维生素的需求,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的出口数量也一再攀升;三是人民币的贬值,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走低,外贸行业尤其是部分外向型的细分行业将因此受益,我国是维生素生产和出口大国,在维生素B、维生素C等产品全球市场上拥有绝对竞争优势,出口易受汇率波动影响。另外,受10月17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工厂爆炸影响,其维生素A、维生素E产品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相关产品仍有继续涨价的动力。
但据我会了解,维生素的涨价潮已经吸引了一些小企业的目光,2015年就有十几家工厂新进入某B族维生素领域,生产低端饲料级产品出口,这也是我国大宗原料药产能供给侧改革推行较难的一个缩影,为我国维生素类原料药的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