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数据 环保 内容详情
2016儿童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数据:13.6%活动场所周边是环境健康高风险企业
 环境 2016-09-30 16:10:15

  9月30日消息,环境保护部向社会发布儿童(0~17岁)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果。

儿童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

  成果显示,我国儿童面临传统型和现代型环境健康风险的双重压力。12.7%饮用未经基础卫生设施集中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动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石油、石化、炼焦等环境健康高风险企业。

  本次研究发现,我国儿童环境暴露行为模式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从摄入量看,儿童单位体重呼吸量高于成人,是成人的1~2倍。

  同时,我国儿童环境暴露行为模式与国外同年龄段儿童存在较大差异。以室外活动时间为例,我国儿童是美国同年龄段儿童的0.8~4.3倍。

  中国儿童面临传统型和现代型环境健康风险的双重压力。调查显示,在本次调查的儿童中,26.8%暴露于固体燃料做饭或取暖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12.7%饮用未经基础卫生设施集中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或窖水,13.6%主要活动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石油、石化、炼焦等环境健康高风险企业,14.6%主要活动场所周边50米范围内有交通干道。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介绍,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不仅与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有关,还与人的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密切相关。为了解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特点,提高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科学性,环境保护部于“十二五”期间首次组织全国性、大规模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并于2014年率先发布了成人(18岁及以上)研究成果。

  据介绍,环境暴露行为模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体生理特征,如:身高、体重、呼吸量等;二是人接触空气、水等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时间、频率、途径和方式;三是人居环境中污染源分布情况;四是人对暴露风险的防范行为。

环境相关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 数据中心 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