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的“十三五”城镇供水投资市场正在形成。根据《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城乡供水方向规划全国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即新增产能约7400万立方米/日。那么自来水发展趋势会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对自来水市场分析得知水务行业循环化的产业链框架已形成,但多数环节丞待完善 我国水务行业的主体公司,以城市供水作为起点,逐步发展起来,然后才是污水、废水处理, 再接着完善水环境修复、水源地保护、回用水等环节,让整个链条越来越完整起来。每个环 节又会根据类型、目的的不同,不断进行细分和深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子行业。这些主 体公司以从事方向的不同,又分为工程、设备、耗材等方向。在整个产业链中,还有诸如监测、管网建设等类型的公司,他们起着辅助作用,融在行业的 各个环节中,为水务行业的基建、技术水平的提升,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目前我们所说的水务行业,主要还是指城市供水和污废水处理这两部分。目前,我国供水行 业基本可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污水处理行业起步稍晚,还有较多地方需要完善和 提高。
目前,中国的水务行业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市分别建立了分析管理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尤其是水务局成立后,建立了北京水务的数据中心和指挥中心,信息链路逐步理顺,数据共享开始推进。上海市提出了数字水务的理念,依托上海信息产业优势,顺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水务发展需求为导向、应用为核心,建设了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防汛自动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和防汛信息服务网、水文和供排水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系统。深圳市围绕实现水务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先后完成了多个水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
通过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强水务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开发推广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更能够促进水务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因此,水务信息化已经成为水务行业的必然趋势。
智慧水务是通过互联网、特联网、无线网络和软硬件,聚合各类水务信息,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服务,实现全面、可感知的绿色智能水务。总的来说,智慧水务就是让水司达到“智能”,将水务从过去笨拙、无监管的状态,通过使用科技工具,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规范化,从而解决当前水务行业中的种种问题。
通过对自来水发展趋势的简单解析得知水务行业,包括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和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水务行业关系国计民生,与人们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