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十大农村种植项目,分别是石斛种植项目、猕猴桃种植项目、花卉种植项目、食用菌种植项目、山药种植项目、花椒种植项目、薄荷种植项目、特种蔬菜种植项目和桔梗种植项目。以下是种植项目行业现状分析。
种植项目行业现状
一、农产品总量平衡
种植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我国己经连续6年增产。截止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为5.28亿吨,比2000年增加6653万吨,增幅达14.4%;人均粮食产量为399公斤,比2000年增加了9%。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为570公斤,城镇及农村人均主要农产品消费量分别为76公斤和199公斤。农产品总量供给相对宽裕。
二、品种结构仍待完善
我国种植品种结构上不尽合理。我国小麦、稻谷作为主粮供给非常充足;但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幅较大,饲料需求迅速发展大幅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量,玉米供给停滞不前导致玉米供给偏紧;在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下国产大豆产量每况愈下,国内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达70%:棉花种植面积增长缓慢,而近年来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日益增加,棉花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糖料作物产量波动较大,近10年来食品饮料行业产能扩张迅猛,对食糖的需求越来越大,食糖供不求已是不争事实。在保证粮食稳定生产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将是种植业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农产品价格稳步提高
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对稻谷、小麦实施实施最低收购价制度,并每年保持一定增长幅度,另我国还对大豆、玉米、油菜籽等农产品实施临时收储制度,以保护农民种植收益,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运行。近年来小麦、稻谷、玉米价格稳步上行,大豆价格受国外进口大豆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棉花、白糖价格受产量大小年影响而振荡加剧。2009年以来,受国内极端天气影响,粮食作物生产受灾比较严重,而下游需求一直延续稳定增长态势,玉米、棉花、糖料作物出现供求偏紧的态势,价格涨幅较大。
四、农业物质装备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机械化程度情况,近10年来,我国农用机械拥有量大幅增加,2008年主要农用机械总动力为82190万千瓦,比1998年增加了82%;年度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水稻种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16%、56%、17.6%。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改革30年来,我国培育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500多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2~3次大规模更新换代,超级稻、矮秆小麦等新品种的培育成功,为提高粮食单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超级稻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跨越,另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44%。
五、种植区域化格局已然形成
1)粮食主产区基本形成。粮食生产中水稻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南和东南地区,北方粳稻则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小麦主要集中于黄淮海的冀鲁豫三省和西北地区,玉米主要集中于东北和冀鲁豫三省区。
2)经济作物产区初步形成。棉花形成三大产区,新疆棉花主产区、冀鲁豫棉花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棉花主产区。花生、油菜和大豆为主的三大植物油料生产带已经形成并基本稳定,冀鲁豫三省花生区域生产格局基本稳定:长江中下游油菜籽生产稳步上升:内蒙古和东北大豆生产基本稳定。北方甜菜产区、南方甘蔗生产区。蔬菜产区基本稳定,南方产区地位提高。苹果形成西北、黄淮海鲜食与加工兼用和东北加工专用型二大苹果生产带。
综上所述,未来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有望大幅增长,为农业现代化(包括信息化、机械化等)创造必要条件。同时,农垦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或将成为改革政策的“试验田”和政策落实的“排头兵”。以上是种植项目行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