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 内容详情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
 中药饮片 2018-05-08 14:05:32

  在政策的驱动下,中药饮片成为药企新宠。作为传统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中药饮片行业发展情况也已成为两会热点,备受关注。以下对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

  中药饮片2016年市场规模1956亿,4年复合增速19%。近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1年 853.7亿增长至2016年1956亿,4年复合增速19%,增速领跑医药工业各行业。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在零加成、降低药占比和新版医保目录的共同作用下,中药饮片行业迎来增速拐点,预测2017年中药饮片增长将超过19%。零加成政策直接拉动医院端对中药饮片需求,预计使中药饮片2017、2018 年分别增长 19%、17%;降低药占比和新版医保目录政策,通过对化药和中成药进行限制,也将利好中药饮片发展。

  中药饮片行业近年发展迅猛,由于政策利好、整体消费升级和中药观念日重,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增长迅猛。2018-2023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行业以饮片加工企业为核心,上游为药材的交易市场或种植户或基地,而下游则为流通企业、食品企业或是中成药企业,中药饮片加工这辆列车正伴着政策的春风飞速前行。现从六大趋势来分析中药饮片市场规模。

  1、行业、质量管理全面规范化

  虽然我国中药饮片历史悠久,但是真正规范化发展时期不长。长期以来,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在监管缺位、标准缺失的条件下自然发展。在行业监管上,批准文号管理和GMP认证。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目前我国除对部分急需加强管理和科研基础较好的品种,如大黄、丹参、青黛等70种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试点外,还未全面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未来将向药品文号管理方向发展,没有取得批准文号,饮片企业将不能再生产此类饮片品种; 我国从2003年才开始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试点工作,2008年要求所有中药饮片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2012年推行新版GMP认证,截止2015年底,共有5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尚未通过新版GMP认证,这些企业将面临停产退出的结局。

  2、剂型创新是方向,新型饮片高增长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入药使用,需要水煮煎服,耗时费力,对患者来说存在使用和携带不便、有效成分使用不充分问题。最近几年,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新型饮片对传统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迅速,据中药饮片市场规模数据,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0.0亿元左右,2014年约65.0亿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52%,中药配方颗粒在中药饮片中的比重也从1.2%提升到4.3%左右,预计未来几年仍能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2016年将突破百亿规模。

  超微饮片是第三代饮片,指采用超微粉体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75μm超微粉,使药材植物细胞破壁率提高,有利于其有效成份的溶出,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使其吸收速率和吸收量增加,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的颗粒型饮片,主要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超微饮片对比传统中药饮片,不仅免煎使用便捷,直接冲服,而且由于使药物有效成分破壁释放,药效大幅提高。对比中药配方颗粒,不含在提取中添加的各种辅料,更加原汁原味保留传统中药材特点。目前国内生产超微饮片的公司有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下称“春光九汇”)和广东中智药业。春光九汇自2002年起,陆续获得419种超微中药生产批文;中智药业去年在港上市,2014年销售184种超微饮片,贡献1.56亿元营业收入,毛利率高达78%,2012-2014年,超微破壁饮片业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8%。

  3、优势企业向上游中药材拓展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由于中药饮片技术含量相对不高,附加值偏低,中药材原材料在中药饮片中的成本占比较高,因此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对中药饮片行业有明显影响。另外,虽然部分中药材已经实现人工种植或养殖,属于农副产品,但产量受季节、气候和产地政策等影响,中药饮片企业也面临如何有效保障中药材供应安全的挑战,如2009年-2013年间因干旱减产,三七等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下游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企利润受压。为了保障部分中药材原材料供应安全、控制药材质量和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部分优势企业积极向中药材上游拓展,尤其是对优势品种或主力品种在产地自建GAP生产基地或与当地药农签约共建生产合作社,对中药产业链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4、行业兼并重组是趋势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虽历经数千年发展,但是真正开始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行业中有大量中药饮片企业存在,尚无真正优势龙头企业出现,行业龙头市占率不足2%,未来兼并重组是趋势。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2014年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1495.6亿元,利润总额105.3亿元,累计资产总计994.0亿元,行业企业数量为878家,平均每家中药饮片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总资产分别为1.7亿元、1198.8万元和1.1亿元;行业龙头康美药业可生产中药饮片1,000多个种类,超过20,000个品规,2014年中药饮片贡献营业收入28.0亿元,行业市占率仅有1.87%。

  5、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风吹向中药饮片行业

  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中药饮片受上游中药材产量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较大,以康美药业、芍花堂为代表的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凭借公司多年在中药饮片(中药材)行业取得的领先地位和积累的深厚资源,逐渐涉足中药材、中药饮片互联网改造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6、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

  目前,我国已在历史四大药都基础上,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17大中药材交易中心格局,分别是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广西玉林、河南禹州、成都荷花池、广东普宁、广州清平、重庆解放南路、哈尔滨三棵树、兰州黄河、西安万寿路、山东鄄城、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湖南邵东、昆明菊花园。目前,17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流通量已经占全国中药材交易总量的70%左右。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中药饮片企业围绕中药材全国交易市场成立和布局,形成中药材、中药饮片价格产业集群。如安徽亳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市共有88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014年生产能力35-40万吨,约占全国的30%,安徽省的70%,目前已经挂牌或待挂牌的大中型中药饮片企业有过半来自安徽亳州。

  由于传统饮片品质存在上游种植业高度分散,药材质量不可控等安全可控性差问题,加之技术发展催化各种饮片加工新技术推广应用,供应链保鲜技术带动鲜药产业,目前,以超微细粉、破壁粉和破壁饮片等为主的新型饮片增速高于药店零售市场平均水平,因为新型饮片在稳定性、安全性、可控性上具有优势。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分析,传统饮片突出的是疗效与安全功能性因素,新型饮片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的情感因素,消费观念也从治疗疾病到养生保健的需求变化,因此,更加能够带动产品的销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中药饮片相关研究报告
中药饮片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