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来看,生活智慧化与生产智能化需求正驱动智能硬件市场日益繁荣,技术突破与融合创新孕育着发展新机遇,以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医疗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通过引入芯片加操作系统的架构,为各种终端产品注入智能。那么,智能设备发展趋势如何呢?下面就由笔者给您细细道来。
智能设备发展趋势
趋势一;虚拟现实将进入普通消费市场,内容成主要掣肘
虚拟现实无疑是今年最火的概念,早在去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虚拟现实设备商OculusVR,人们已经开始感叹虚拟现实的价值。随着科技巨头英特尔收购增强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制造商Recon,Google投资MagicLeap,VR/AR几乎成了时下最热门的初创领域。Oculus、HTC和索尼VR产品明年也会相继面世,可以说VR已经遍地开花。当然中国也没有错过这股春风,从下半年开始蚁视ANTVR推全兼容虚拟现实套装,奥图科技发布增强现实智能眼镜,上海视辰信息发布免费AR引擎,再到暴风魔镜,乐视VR头盔。可以说2015年成了中国VR元年。明年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将会推出自己的VR设备,而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蓄势待发,呈现出中小企业引领,BAT等巨头跟进的现状。
趋势二:智能交通政策倾斜,有望引来更多资本进入
近年智能交通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的CES以及2015CESAsia上奥迪、福特、奔驰、大众等车企高调抢戏,推出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概念汽车。行业巨头英特尔今年也正式推出智能汽车系统,甚至传闻连苹果也在开发智能汽车。不过相比国外的技术升级驱动,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政策性推动较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度集聚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慧城市的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智能交通行业已经成为目前细分领域中最具前景,并受到一系列政策扶持的行业。根据此前的分析报告预计2014年智能交通总体市场规模将增至459.5亿元,今年有望超过700亿元。根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报道仅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上半年已经达到110.2亿元,且增速较快。
趋势三;更多品牌将出现
随着高通、英特尔等公司的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出现更多新的品牌和产品。比如高通在2013年就发布了一款Toq智能手表,通过轻量级的系统实现良好的互动功能。预计芯片厂商会逐渐将可穿戴设备平台化,推出更方便的解决方案;而由于设计制造可穿戴设备并不像手机、PC那么复杂,所以一些医疗设备公司、传统手表厂商,都会尝试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
趋势四;价格将会下降
早期的可穿戴设备价格都不算低,虽然很多设备看起来很精致、功能也不俗,但是用户判断它们的价值,主要还是从实用性来看。作为智能手机伴侣的智能手表、眼镜等产品,售价宣兵夺主基本上让用户无法接受。所以,相信厂商们也会开始关注低端市场,推出功能更简单的配件类设备,价格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目前,面向智能穿戴设备开发的应用较少。在应用程序的数量上,如Pebble智能手表有1000多种应用,而索尼智能手表有200多种应用,Gear则只有70多种。与智能手机产品用户需求不同,各类智能穿戴产品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所以智能穿戴应用的生态系统碎片化严重,这也是可穿戴应用较少的原因之一。开发人员为这些环境开发应用变得非常困难,时间和精力成本大大提升,而应用正是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关键。
终端设备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中心是一切计算的核心,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的数据在云端进行不同的计算处理再传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海量的数据与强大计算能力的硬件平台。然而,面对正在爆发式增长的数据,对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要求都与日俱增,成本开销也越来越大。通过嵌入式计算平台,将终端设备不断智能化,使之在本地可以进行全部离线计算或者部分计算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
智能设备虽走出混沌未开的萌芽状态但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智能设备总体上仍未达到实用价值地步。生态碎片严重、安全标准缺失也成了智能家居发展中相伴随的问题。不过发展中的问题总要在发展中解决,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不断成熟2018年智能设备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上就是笔者给您分析的智能设备发展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