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 内容详情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战略 2017-12-26 10:40:13

  许多企业“走出去”总是背负为国争光、输出技术等包袱,也容易导致企业患得患失,不但容易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质疑背后动机,也常遭沿线国家利用我国的顾虑,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将推动企业的全方位“走出去”,但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能否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开拓市场,关键依然在于企业在商业思维、工作模式和理念等方面,能否从“内在内行”向“外在内行”转变。以下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2017-2022年战略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在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上,中国充分利用各种援助手段,平等的与各国发展贸易,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速度举世震惊,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这些痛苦阶段,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方面,中国的发展经历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第一个层次——国内层次。从国内层次来讲,改革开放30年多以来,我国形成了东强西弱的经济发展格局。而“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变东强西弱的现状,实现经济的东西平衡。把中国的高新企业及优质产能外溢到西部,寻求新的市场和资源。同时,倒逼国家改革,把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变成改革开放的前沿。

  第二个层次——地区层面,实际是指周边层面。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国家,有漫长的边界线。但在过去形成了海陆不均的局面,搞“一带一路”就是为了实现海陆平衡、南北并重和东西兼顾。

  最后一个层次——全球层面。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再平衡,也是对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的新平衡;第二,“一带一路”主要是贯彻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和边缘,是中国周边战略和欧亚战略的重要体现;第三,“一带一路”倡议是地区经济合作的创新版和经济外交的升级版。它不具有强制性,而是提倡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共同发展理念,是中国外交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四,“一带一路”是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新尝试和新努力。它排除了过去以强凌弱的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条具有包容性的共同发展的新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30多年来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崛起在服务于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改变着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必须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获得安全、可靠的能源和原材料供给,以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崛起正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在短期内无法化解来自东亚地缘政治和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新的发展战略空间中亚方向,是中国西出中亚、连横亚欧,开辟新的战略空间,突破东亚之围的战略之举,是实现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手段。

热门推荐

战略相关研究报告
战略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