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量稳步提高。作为货运汽车规模最大分支的各类专用汽车,2005年的产销量达到78.76万辆,已经占据货运汽车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下面进行专用运输车市场规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四大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长时期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也步入大规模高速成长的快车道。2005年中国大陆汽车及其零配件制造商已达2520多家,汽车总产量达615.34万辆,同比增长12.9%;其中货运汽车的产量为191.1万辆,同比增长了0.89%。
通过对专用运输车市场规模分析,我国专用汽车的生产是从60年代初开始,在军用、消防改装汽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70年代,一些专用汽车生产厂家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不同需要,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逐步成为某一门类专用汽车生产的骨干企业,如生产半挂车的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等。
目前我国专用汽车年产量中以自卸汽车比例最大,约占43%:牵引和半挂汽车约占22%、厢式汽车约占20%、罐式车约占9.5%、其它类约占6% 。另外,我国每年进口专用汽车数千辆,大多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目前还有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仍需长期依赖进口。
通过对专用运输车市场规模分析,随着国民经济总量构成的变化,市场对专用汽车品种的需求格局将相应改变。普通自卸汽车需求量将会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渐减少,厢式车、半挂车以及用于城市配套服务车辆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剧,产品成本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取胜的竞争优势将被进一步弱化,以技术创新的替代性经济增长将成为专用汽车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此外,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种趋势将提高专用车企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积极性。
相比较而言,我国专用汽车在轻量化方面与欧美及日本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的罐体、厢体在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在欧美已经应用了20多年,日本企业在上装部分也已经大量应用铝合金等轻型材料。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减轻自重,提高运输效率,对于推动我国专用汽车技术进步,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机、电、气、液、微电子一体化技术及GPS技术等在专用车上的应用能够大大增强专用车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加上我国专用汽车产品传统的成本优势会使国产专用汽车在出口方面上一个新台阶。以上便是专用运输车市场规模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