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品牌 内容详情
2013年中国运动品牌行业分析
 运动品牌 2013-07-22 16:08:51

  回顾去年运动品牌行业状况,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运动品牌行业分析指出,曾经缔造快速增长神话的国内运动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在关店、裁人、降价等诸多“断臂疗伤”式措施推出后,行业也从欣欣向荣转瞬进入寒冬。运动品牌终究是走上了英雄钢笔、国产手机等由“荣”到“衰”的路。以下是对我国运动品牌行业分析

  扩张遗留下来的问题

  运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本土运动品牌企业新增门店数合计达到近2万家,2009年末终端数量较2006年末增长了近2倍。然而,扩张遗留下来的却是规模增速下滑、市场集中度偏高、存货高企等种种问题,因此运动品牌企业纷纷调低2012年销售预期,甚至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在过去的两年间,据运动服装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安踏在营业收入上超越了李宁。目前本土品牌面临的困境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本土品牌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并没有很好地成长起来。

  业内普遍认为,疯狂扩张后的本土运动品牌目前面临一个新的轮回。高溢价的洋品牌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巨头牢牢控制着国内运动品牌的高端市场,本土品牌如何应对运动品牌“洋消费”的倾向,在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中突围是企业要思考的命题。

  高库存,少订单

  运动品牌行业分析显示,过去的五年是中国运动品牌光辉的五年,短短几年里,李宁和安踏的业绩增长强劲,而它们背后的跟随者,中国动向、特步、361度、匹克等,业绩亦相当夺目。运动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李宁、安踏、中国动向、特步、361度、匹克等企业的业绩加起来就接近300亿的销售额,约有600多亿的零售规模,约是五年前整个国内体育用品消费规模的数倍,短短的五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呈现爆发性增长的特征。成绩是喜人的,但是这种根基不稳的爆发性增长也埋下了隐患。

  由于体育服装行业发展扩张速度过快,导致零售商积压大量库存,影响后阶段公司发展。同时在国内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有缩减消费体育用品的倾向,两者偏差加剧库存压力,直接导致业绩回落。目前各大体育服装行业存在库存压力,需要逐步消化现有库存,并降低下批产品产量,体育服装行业进入调整期。

  此外,从运动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市场,过去十年本土运动品牌凭借着价格的优势迅速的占有市场,存货大量充斥市场空间,随着各家企业纷纷的扩张,大量的店铺呈现在购物一条街、步行街还有包括运动场周边。随着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但是同质化始终没有解决,消费者在选择当中货品之间的可期待性非常的低。尤其随着电商的发展,快时尚品牌的发展,过去的运动用品其实起到了一个休闲装的启蒙。这些年国际国内的休闲品牌也是层出不穷,而且更多潮流时尚品牌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这样它在功能性不强,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势必就会增速就要放缓,存量就会加大。

  如何应对当下困境

  运动品牌行业分析指出,首先,还是要消化库存。如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现如今国内的各大运动品牌出现了白菜价促销,借疯狂的打折来清理库存,把存量资产先去做一个消化和变现。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优胜劣态的过程,谁的资金更充裕,谁的耐力更强,谁的策略性更完整,执行力更强更坚决,那么谁就可以走的更远一些。

  其次,还是要提升品牌的附加价格,然后在专业性方面去加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它都有一个品牌集中度不断加强的过程,一个领域里面没有办法容纳那么多有相当大规模的品牌,一定是会集中到几个品牌占有一个相对的组织力的位置。体育越来越逐渐的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那么人们从低层次的追求开始就要提升了,但是升级强调更专业性,可能不是一个专业选手,但是需要专业的装备去体验去感受,这是生活一个提升的表现。

  而且中国内需力一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它会不断的越来越发展,实际上意味着体育用品市场暂时就是一个阵痛,它和长期发展来看就是一个专业化路线,但是确实是需要时间。但是还有一些品牌比如二三线,也许要么倒掉,或者及早的投入户外更专业的细分市场,因为这个肠胃体育用品行业的肠胃还是非常长的,每个细分领域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包括它有机会拿到市场的投入也可以采用比如说收购国际上的小的,但是在专业细分领域是领先的品牌,然后迅速的跨越这个阶段。

  获取更多运动品牌行业分析请查看运动装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运动品牌相关研究报告
运动品牌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