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 内容详情
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分析
 移动医疗 2014-12-30 14:12:08

  医疗健康领域正在发生一场跨界革命,而移动医疗是这场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产业尚未成型,产品和服务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相关厂商仍在探索差异化竞争,未来将出现制定产业“游戏规则”的领导者。

  通过对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分析了解到,尽管业内普遍认为移动医疗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政策层面不确定、盈利方式不明朗、医疗资源不充足、数据采集不丰富等困境。尤其是政策层面,有可能成为制约移动医疗行业的较大障碍。下面是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整理的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分析。

  可穿戴式设备、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正从诊断、监护、治疗等各方面颠覆着传统的医疗模式。移动医疗市场分析报告获悉,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2.5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20亿元。一个智能化的医疗时代即将开启。

  不过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盈利模式的主要还是要依靠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围绕信息流展开。

  移动端网民规模2014年达5.53亿人

  2011年国内移动网民的规模是3.56亿人,2014年移动端网民规模增至5.53亿人,增长了55.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在继续,且逐渐成为主流,各个领域纷纷将重心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方面来。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无论从发展时间还是技术水平来说,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认知的完善和网络安全的普及,移动医疗将会拥有一批巨大的成熟的用户市场。

  移动医疗APP下载量排行综合类、药品信息和保健类为主

  截止到2014年11月26日,春雨医生作为一类综合型健康类APP累计下载量超过了3210万次,在移动医疗健康类APP中位居榜首;快速问医生下载量2245万位居第二;问药排行第三,下载量为961万次,不足第二名的一半;第四是掌上药店,下载量为708万次;用药助手、丁香医生、丁香客作为丁香园“三剑客”下载量分别是273万次、239万次和23.7万次;此外好大夫在线下载量140万次排在第七位。目前比较为大众所接受的APP主要是综合类、药品信息和保健类,较为专业的可提供核心类医疗服务的内容仍比较缺乏,可见未来移动医疗领域在这一方向的发展仍有待攻克。

  移动医疗各功能分布

  移动医疗服务主要包括移动医疗周边服务和核心医疗服务。周边医疗服务包括挂号、买药、在线支付等等,目前的技术阶段都是可以实现的。而对于核心医疗服务,例如医生问诊、身体检查以及其他辅助类测试等则需要患者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互,目前的技术水平通过移动端设备还很难实现。也就是说目前的移动医疗服务主要是针对于周边医疗服务所开展的,不具备“硬实力”,未来想要实现核心医疗服务的移动化还需要包括智能设备和移动交互等技术的长久发展。

  移动医疗目前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周边

  目前的移动医疗盈利方式仍然以其周边服务为主要导向,其中企业品牌推广包装占盈利的38.9%,渠道招商占比26.7%,医疗健康类产品占比23.6%,而作为移动医疗和性领域的医疗服务由于目前国内仍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盈利占比仅有9.3%。

  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盈利模式的主要还是要依靠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围绕信息流展开。根据国外的较为成熟的手段,未来移动医疗盈利模式包括:1.医院/医生-病人-第三方客户三者的信息交互;2.智能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信息融通,辅助慢性病管理和监护;3.效仿O2O模式,搭建病人与诊所之间的O2O互动平台。

  用户最希望获取的内容分布:用户更青睐保健养生信息

  当前阶段用户在移动医疗一领域较为关心的内容主要是保健养生类,占比89.7%。关注药品信息类的用户占比72.4%,健康贴士占比50.3%。病症诊断、用药建议分别占41.9%、37.6%,医药周边服务占比20.8%。相较于专业医疗核心服务相比,用户更关心一些易于操作且风险小的保健养生类信息获取,但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病症诊断、用药建议等等较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将会渐渐被提上日程。

  BAT巨头的移动医疗布局

  百度的智能健康平台Dulife,通过智能血压仪、手环等设备对健康实时监控,并将数据收集到云端,通过分析处理对用户进行相应的健康提示。

  阿里巴巴主要借助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初步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包括挂号、医院导航、缴费等功能,并提供药物配送、转诊、保险审配等服务。

  腾讯通过微信打造全程就诊平台,通过手机实现挂号、缴费、候诊、检查报告查询等流程。

  未知的商业模式

  分析我国移动医疗市场了解到,对于目前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圈儿里还没摸到门。

  “中国移动医疗行业想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尤其需要符合国际医疗标准。但目前国内许多医疗实践,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被纳入国际医疗标准的范畴,缺乏国际制度性规范。”余卫湘表示,“其次,需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移动医疗App大多缺乏国际合作机制,这不利于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多少削弱了利用移动医疗降低就医成本的优势。”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移动医疗相关研究报告
移动医疗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