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爱尔眼科作为第一家登录A股市场的专业医疗机构,从一家只有2000多平方米的小医院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眼科医院集团,只用了十年时间,目前已经拥有49家连锁医院。陈邦表示,公司在大力发展眼科医院的同时,计划向眼科上游产业发展,未来在医疗服务产业链内拓展更多空间。
在爱尔眼科快速发展的同时,陈邦也提出,公司不仅仅重视医院数量的增长,同时加大投入提升技术高度和业务宽度,要为未来百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家IPO上市的民营医院
布局医疗行业蓝海
“从上市到现在,医疗行业通过IPO上市的依然只有我们。爱尔眼科开创了医疗行业筹资社会资本的先河。”陈邦表示。
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是伴随着医改政策的演进起伏的。真正对资本放开的政策始于2000年,时年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
正是这一政策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搭建了大体的架构。由此开始,各地医院的改制试点纷纷开始启动,伴随着的也就是各路资本对医疗行业的抢滩,这一风潮,到2004年达到了顶点。爱尔眼科在这一风潮中应运而生,从长沙走向了全国。
今年,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8万亿元以上。医疗行业市场前景庞大,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爱尔眼科的发展与医改政策的变迁紧密相联,对于医疗行业未来的前景,陈邦判断,“未来至少十年内,医疗服务业都会处于最黄金的时期。”并且他预计,未来十年,非公医疗的比例会越来越大,民营医院将达到医院总量的半壁江山,会涌现出几家世界级的医疗机构。
在医疗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陈邦也清醒的认识到,但开办医院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和长远的打算,要兼顾经济型和公益性,不能把医院当作金矿来挖,否则就会涸泽而渔,容易出现短期行为。爱尔眼科作为一家专业的医疗机构,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积极实践着医疗行业的公益性。陈邦称,“作为医疗行业,希望通过我们努力,人人都可以享受眼健康的权利。”
据了解,爱尔眼科多年来积极开展防盲治盲筛查和治疗工作,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减免手术费用。2012年筛查次数达1.7万,筛查宣教人数85万,免费或减费手术近3万台。2012年,爱尔眼科旗下已有三家医院的白内障手术量位居全国前20名之列,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表彰。
创新分级连锁模式
打造人才优势
上市后,爱尔眼科一直没有放缓步伐,通过新建和收购等方式扩张。今年年初以来,爱尔眼科陆续增加咸宁爱尔眼科医院、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宁波光明眼病医院等医院,下辖开业医院已经增加到49家。陈邦认为,到2020年,爱尔眼科旗下医院有望达到200家。并且他透露,今后或将通过并购方式,适当进入产业链上游,从而在整个产业链产生话语权。
快速的扩张也带来如何保证医疗技术的先进性和如何管理的问题。陈邦表示,爱尔的成功之本是敢于创新,比如在集团层面,则采取分级连锁的商业模式;在医院层面,采取CEO和业务院长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所谓分级连锁,即把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划分为七个大区进行管理,每个大区建立一家医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心医院,在省会城市设置二级医院,以省级医院带动地级市医院发展,延伸服务网络。
陈邦认为,中国80%人口在地级市以下,通过布局地级市医院真正解决基层的医疗资源短缺,并且通过医疗资源在集团内部流动,形成资源整合优势,带动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
陈邦表示,一般省会城市设立的二级医院在开业三年左右开始盈利,地级市医院则在开业两年至三年期间开始盈利。
“我们每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陈邦认为,随着政策的放开,未来将有大量资金进入医疗行业,“加速扩张也是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进一步形成规模经济,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并降低未来的支出成本。”
此外,为了解决在全国网络布局过程中形成的人才瓶颈,爱尔眼科与中南大学共建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该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眼科精英人才的学院,在吸收全国优秀医学本科生的基础上进行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每年可以招收30名硕士生和10名博士生。
相关眼科医院行业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19年河南眼科专科医院投资分析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