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塑料产量由2010年4,432.59万吨提升至2015年7,807.6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1.99%;国内化学纤维产量由2010年的3,090.00万吨提升至2015年的4,831.7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9.35%。以下对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趋势分析。
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之一的建材行业,2016年对建材市场来说是转型之年,变革之年,更是发展之年。随着政府的带动和支持,尤其是对新型环保建材的需求规划,新型建材企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通过提高建筑建材本身的性能来改善节能环保,才是绿色地产未来的方向。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关化工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研发的新材料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并为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氟碳防腐涂料、多晶硅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因成功应用于实用领域而大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比传统化工材料,新材料行业则在转型升级中显示出了更强的盈利能力。虽然在2015年受宏观经济下滑,制造业低迷等因素影响,新材料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但进入到2016年,新材料行业凭借其高成长性,下游锂电池、半导体、面板等行业持续放量,新材料行业的业绩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前三季度,新材料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50%。
由于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新型建筑材料未来发展的首要选择。首先,在进行建筑材料生产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资源节约手段,例如,提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品率,减少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数量等。其次,应当对可以回收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现阶段,我国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渣以及生活垃圾,这些会导致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回收利用,将其作为原材料用以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这样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确保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使得经济、社会与环境实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2001-2012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2001年的产量不足1万吨到2012年的9.62万吨,11年期间增长了近10倍。2010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为82600吨(实物),比2009年增长48.56%,其中:烧结钕铁硼磁体78000吨,较2009年增长50%;粘结钕铁硼磁体4000吨,较2009年增长33.33%;钐钴磁体600吨,与2009持平。2011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8.85万吨,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5%,粘结钕铁硼的产量为4400吨左右。2013年,我国的稀土永磁材料为9.43万吨。根据2018-2023年中国新型稀土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可以看出新型稀土材料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有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其中包括内蒙古包头的混合型稀土矿,四川的稀土矿和南方的中重离子稀土矿,这些稀土矿的储量非常丰富,约占全球比重的一半以上,其中南方的稀土所占的比值甚至在全球该类稀土总量的80%,我国稀土的产量不仅有保证,质量也非常高,能够满足全球的稀土精矿需求的90%。其中稀土矿中含中重稀土已经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方便开采,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珍贵并且罕见的重要矿产资源。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管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发展创新产业,稀土的投入和产出的比值至少能实现1:24,可能和世界一小部分的发达国家相比,在对稀土的深加工这块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差距是在不断的缩小,稀土发光、研磨、贮氢和催化材料上,已经从当初单纯的模仿国外技术阶段,走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并逐步实现了生产的产业化,相关的产业链技术已经从整体上获得了提升。
新型建材革新是对我国传统墙材的一场大的变革,其社会、经济和环保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建筑物主要是承重结构的自重和非承重构件及装饰材料的自重。新型建筑材料市场规模分析,要想优化房屋结构设计,必须减轻这些构件的自重,选用新型建筑材料势在必行。以上对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