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血制品需求市场旺盛但是因为原材料资源的限制倒是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几年以来我国血制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龙头品牌的效应显著国内呈现多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以下是2022年血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2019年,行业在两票制后的清库存渐入尾声,企业端面临的需求有所改善。2020年初-2020年8月,血制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凸显,市场情绪较好推动行业估值拉升。2020年下半年-2022年4月,全球疫情趋势逐渐明朗,国内血制企业采浆受损,海外血制企业战略收缩以确保中国市 场供应,广东省联盟药品集采清单纳入血制品品种,板块估值回落。
血制品行业是一个资源高度稀缺型行业,上游资源有限,下游需求不减。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将成为我国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血制品行业发展现状提到未来适应症及医保范围有望持续扩大。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演变成“强者恒强”,市场竞争在于产品的结构化调整和血浆采集,以及存量企业的并购整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浆站数量少——采浆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的瓶颈。血浆作为血制品的重要原料,决定了血制品产量和市占率。血制品行业发展现状有关数据披露,2019年全球年采浆量超过50000吨,其中美国企业采浆量占比约80%。美国的原料血浆80%~90%来自于单采血浆站,10%~20%来自于无偿献血机构。
血制品行业龙头效应显著,国内多足鼎立格局明显。海外血制品市场发展历程来看,海外(不含中国)血制品企业数量从20世纪末超100家至目前仅剩不到20家,市场集中度高,海外巨头如 CSL、Bayer Biologicals、Baxter、Grifols、Octapharma 等占据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约80%,其年采、投浆量超过2000吨,具备采浆量和血浆利用率优势。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血制品企业采浆量共8300吨,仅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头部企业采浆量超过1000吨,旗下浆站数量居于市场前列,如天坛生物旗下55家浆站,上海莱士41家,华兰生物25家。大型血制品企业在盈利能力、经营水平、研发能力均将与中小规模企业迅速拉开差距,同时可通过优质资产重组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步入强者恒强的寡头竞争格局。
总体看来国内血制品市场近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比较大,尽管市场处于发展瓶颈阶段但是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