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以下为国内外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 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 内容安全、 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 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 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 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
通过对国内外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化渗透到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网络和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神经中枢,围绕信息获取、利用和控制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保障信息安全成为各国重要议题。
近年来,全球频现重大安全事件, 2013 年曝光的“棱镜门”事件、“RSA后门”事件、 2017 年爆发的新型“蠕虫式”勒索软件 WannaCry 等更是引起各界对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网络攻击从最初的自发式、分散式的攻击转向专业化的有组织行为,呈现出攻击工具专业化、目的商业化、行为组织化的特点。
随着获利成为网络攻击活动的核心, 许多信息网络漏洞和攻击工具被不法分子和组织商品化,以此来牟取暴利,从而使信息安全威胁的范围加速扩散。个人信息及敏感信息泄露的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引发严重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财务勒索等犯罪案件,并最终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政府机构、工业控制系统、互联网服务器遭受攻击破坏、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将导致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基础设施瘫痪,造成灾难性后果,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全球整体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际间网络空间竞争形势日益紧张。
从国内外信息安全现状来看,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早在 200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 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信息安全形势和国内信息安全现状,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高度关注网络空间安全,并将网络空间安全、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置于同一战略高度。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再次指出,“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随着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经济和社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而随着身份盗用、交易诈骗、资源滥用、网络钓鱼等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政府、企业、个人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社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政府部门、重点行业在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促进了信息安全行业的持续增长。以上便是国内外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