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 2012-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2%,增长十分迅速。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除了政策支持、方向指引,同样离不开资金支持。对此,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引导各地转变观念,加大财政资金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也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加大对乡村旅游经营主题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支持,对经营主体建立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的监管平台。
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2016全国有10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29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200万家。而到了2017年,初步统计全国农家乐数量达到了220家。截止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38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60个。
2012-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十分迅速。 其中,2013年、 2015年、 2016年我国乡村旅游游客营业收入都达到30%以上。初步统计, 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了7400亿元。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追求精神享受,回归自然,无疑会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与文化和旅游部正在推动这项工作。而针对乡村旅游同质化、低质化严重的现象,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已经提出了很多原创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第二居所新建设、场景时代等,有望使乡村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化、形式更加多元化,以便有效地缓解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多功能农业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融合发展、扩大就业渠道,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发展乡村旅游正当其时。
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