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节能减排政策的作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污水处理率的增加的同时,污泥产生量也不断地增加。以下为污泥处理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4年年末,全国城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808座,比上年增加72座,污水厂日处理能力1308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1%,排水管道长度51.1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0.0%。
城市年污水处理总量401.7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0.18%,比上年增加0.84个百分点,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5.94%,比上年增加1.41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日生产能力2065万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36.3亿立方米。
通过对污泥处理发展前景分析,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国内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污水处理的总量和处理率都实现了快速的提升。与此同时,工艺路线决定了大部分污染物质被转移到污泥当中,如果不严控污泥处理环节,那么我国千亿元污水处理的投资换来的就只是“污染转移”。目前,国内超过80%的污泥没有得到安全处置而流入环境,污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污水行业发展的瓶颈。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拟新增污泥处理和处置设施投资347 亿元,考虑到未来中小城市和乡镇一级污水处理率将继续提升、处理标准可能有所提高,监管力度大幅加强,以及居民和工业用水量持续增长,污泥处理投资依然面临较大缺口。以“十二五”规划投资水平作为参照,预计污泥处理的潜在市场空间至少将达到500 亿元。
2016年全国污泥处理能力约为1300万吨,全国污泥处理率仅仅达到33%,有67%的污泥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与此同时,我国对污泥无害化处置手段比较落后,土地填埋占65%,而填埋并非最合适的处置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按照标准规定,污泥处置要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的,走绿色、循环、低碳、生态路线,实现“资源化”。这也表明,产量大,处理能力滞后,环境危害凸显的污泥处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提上了我国环保工作的日程表。
从污泥处理发展前景来看,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泥产生量为4382万吨,我工业污泥产生量为4000万吨,共计8382万吨。污泥无害化处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填埋将会越来越少地被用到,“十三五”期间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烧四类处理方式的占比将分别变化为40%、25%、15%、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污泥的农田林地利用可以作为主要的有效利用途径,同时,也要发展研究其他的资源化途径,如直接或间接作为燃料、热分解制油等能源化利用途径。污泥焚烧作为最彻底的处理处置方式,在国外,特别是西欧和日本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欧洲将来有30%的污泥土地利用、70%热能利用。在国内,由于其一次性投资和处理成本大、焚烧烟气需进一步处理等问题而一直未得到应用。 以上便是污泥处理发展前景的所有分析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