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航天技术的结合,长期占有卫星服务业收入90%以上的份额,全球共有40余家主要的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卫星转发器带宽容量为902GHz,以下是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军工产业发展迅速,科研投入和制造规模不断增长,传统军事强国地位稳固,新兴市场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卫星通信行业分析指出,随着军费支出增长,我国军工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周边安全局势的变化以及国防战略的调整,我国军费支出显著增长。军费的持续稳步增长为军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通信频带宽、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等特点,可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无法实现的广域覆盖。卫星组网将会激发高通量卫星需求市场。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现状指出,高通量卫星主要使用Ka频段,具有更大的通信容量、低单位宽带成本以及更加灵活的终端设备等。
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40余家主要的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卫星转发器带宽容量为735GHz,使用容量为422GHz,使用率为57.30%,为4100 余个广播电视频道提供传输服务,2019年总收入为113亿美元。
我国共有民用飞机架数为5046架,同时,2019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量为7282.5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4.97%。而我国机载通信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普及率远低于北美、中东及欧洲地区航空公司。高通量卫星的大容量带宽、抗干扰性强及终端易于安装满足机载通信的要求,两者的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将不断提升机载通信的普及程度。
我国军队正处于信息化建设关键阶段,军工电子信息行业承担着“信息系统一体化、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装备武器化、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现状指出,随着卫星导航在国防领域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和特殊的意义。
2019年4月,中国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发射心由长征乙运载火箭成功,并被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2020年1月23日,“中星十六号”正式交付使用。“中星十六”是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按照计划,2020年下半年,中国将发射18号高通量卫星,届时将实现卫星互联网对中国全疆域覆盖,2021年,将发射2颗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在增强对国内覆盖同时,实现一带一路覆盖。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十三五”是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过渡的关键时期,主要从科学规划和利用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统筹推进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着力,同时集中突破低轨卫星通信、空间互联网等前沿关键技术,推动空间与地面设施互联互通,构建覆盖全球、无缝连接的天地空间信息系统和服务能力,以上便是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