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计已经诞生200 多年,它使用方便,测量准确,应用广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体温计也在不断地被革新换代。可以预言,在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明天,一定会研制出更先进、更科学、更准确的新型体温计。下文将对2017年我国体温计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我国没有禁止使用水银体温计。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仍被广泛使用,一些药店就可以购买到。
我国又是含汞体温计的生产大国,来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生产水银体温计耗汞110吨,相当于220 亿支标准含汞节能灯的用汞量。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银体温计破损而当做废物处理的水银就有10吨以上,而2013年国内生产了1.5亿体温计,其中1.2亿只为水银体温计。
专家指出,电子体温计是取代水银温度计的首选产品。依据防治汞污染公约,到2017年,我国至少有70% 的含汞体温计将被电子品替代。中国的医院,预计将有2450 万支左右的水银体温计被替换。目前,全国被替换的不到300万支。如果以一只电子体温计采购价近百元计算,届时将有近两百亿市场空间。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体温计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现代微电子、微细加工、计算机、新型材料、超导技术等又为新型体温计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对测量灵敏度高、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体温计需求较多, 今后的发展也必将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体温计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抗干扰和测量误差问题, 也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能在低温环境下工作, 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会提高医疗观察上的可靠性。
体温计的集成化是实现其小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重要保证,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国家已将感温元件、补偿电路、放大电路、处理元件等集中在同一芯片上, 甚至将多个传感器集中在一个芯片上, 以实现功能与数据处理一体化。
体积大的体温计使用起来不方便, 也会对制作材料造成浪费。微型体温计可满足特殊场合的使用要求, 降低加工制作成本。
传统体温计的概念已从单纯的测量温度用的敏感元件发展为以体温计为基础的测量系统, 即在集成化的基础上, 具有信号测量、处理、存储、误差与自诊断能力, 扩大了应用范围, 增强抗干扰能力, 便于与计算机通讯。
体温计的设计都是利用一些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进行。因此, 为了研制出新型体温计, 还需要研制新材料, 发现其新效应、新现象, 以满足新产品的设计要求。
通过对体温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获悉,庞大的智能体温计市场空间和前景,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大批量的进入,涌入这个领域的弄潮儿不乏有大型的医药集团、科技巨头、还有新兴企业、创业团队等。很多集中在智能体温计的领域,其中涌现了很多创新的智能产品,比如穿戴式智能体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