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的战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军用特种车辆的生产。通过对特种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了解到,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物流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国内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特种车产品结构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重型车和轻型车比例处于增长趋势,中型车比例继续下降;体现专用功能特性的产品比重加大;种数得到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产品结构方面,厢式车中的专用功能较强的如医疗车、旅居车、环卫类、市政类、城建类特种车等均有大幅增长。随着市场需求变化,适合高等级公路的运输车辆、满足专项作业功能的车辆将继续增加。吨位构成方面,“十二五”期间,特种车总产量中重、中、轻型车辆构成比为4.5∶3∶2.5,逐渐向 5∶2∶3方向发展。在结构特征构成方面,特种车产品产量在专用自卸车、特种结构车、罐式车、仓栅车和厢式车比例上升,在起重举升车、半挂车、普通自卸车三类产量下降。
国内特种车以大路货居多,真正专用的比较少。国外的特种车企业虽然规模不算大,但优势在于各有技术特长。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角度来看,这是趋势,而且利用国外的技术可以节约技术升级的时间。这是一种好现象。如果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话,国内的轿车和卡车,特种车行业,就不会发展这么快。
一个行业的升级需要两方面因素去推动。首先,作为主体的生产企业是否已具备足够规模和实力进行升级。其次,用户是否已认可并且出现对升级产品的需求。“如果用户只是认可而没有需求,那就只能看成是技术、产品储备,因为量做不大。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特种车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越来越完善和严格,特种车企业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生产越来越规范。“‘国八条’、产品一致性检查等涉及到特种车领域的一共有35条。以后还会限制得越来越死。也就是在查企业超载超限和生产一致性等方面会越来越严格。
这可能造成在特种车细分领域,包括用户需求的分化得越来越细。也就是向两极去发展。如果特种车不专用,或者达不到集约化,可能就没有利润可言。用户没有利润,更别说生产企业了。生产企业要为用户设计运营方案,产品要能给用户带来竞争力和利润,这样才有销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未来我国特种车市场会出现重组并购繁荣期。
2017年我国特种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目前我国的特种车辆改装市场已经进入稳中有升的发展阶段,特种车辆企业谁能尽快把握行业升温的趋势,谁就能迎来新的突破。